第30页(1 / 1)
('
只是在刘瑞制作出第一个软枕后,薄皇后瞧着有趣,便给薄姬,刘啓,以及窦太后制作了迷你版。
你别说,他们还挺喜欢的,甚至让少府做了各种各样的版本以备不时之需。
“你们把窦王孙给擡下去吧!”喝上蜜水的申屠嘉终于想到殿里还有个碍事的人,于是用脚踢了踢窦婴的大腿,示意宫里的小黄门将人擡下去休息,顺带找个太医替他看看,可别让窦家的宝贝死在这儿。
“陛下让老夫来给公子讲课,但汉宫上下都知道我申屠嘉是个粗人,没读过几年书,更不懂酸儒那套弯弯绕绕。”借着席地而坐的事,申屠嘉对刘瑞的性格有了新的了解——看起来很乖,但也不是循规蹈矩之辈。
说来也是奇怪,高祖的儿子里当上皇帝的都不类父,没当皇帝的反而随爹。而到了高祖的孙子辈,比起那崇尚儒学,很好忽悠的梁王刘武,今上真是实打实的高祖子孙,那耍流氓的姿态和高祖一模一样。
只是等今上成家立业后,懂事的公子也如龙之九子般各有不同,都是“人才”。
“丞相是队率出身,又随高祖,先帝处理过叛乱。”刘瑞如老大爷般拢着手,苦笑道:“我虽有忠君报国之心,但是这小身板也拿不了剑,更不能溜进宣室,找一舆图来纸上谈兵。不如就请丞相聊聊高祖大父乃至惠帝高后的趣闻吧!”
“趣闻,这也算是教学?”申屠嘉失笑道。
“怎麽不算呢?”刘瑞摇了摇头,反驳道:“诗三百亦是故事三百,先贤典籍也都是记录言行的人物传。小子以为,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可立法典,也可警戒后世。”
“丞相一生历经秦末汉初,五朝统治,想必有许多谈资来让小子大开眼界。既然如此,又何必自嘲为人粗暴,不可为师?”
末了,刘瑞还补充道:“虽然丞相不喜儒说,可小子却很喜欢仲尼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你这小子,嘴巴比抹了蜜的蒸饼还甜。”申屠嘉对刘瑞的话很是受用,不过提到秦末汉初,他又想起先帝今上问过的事,忍不住狐疑道:“您是想问高祖的事……还是想问那位的事?“
“那位是……“
“秦皇政。“
“秦始皇!!?”刘瑞吓得瞳孔放大,下意识地站了起来,然后又失态地捂住了嘴,坐下后小声道:“丞相见过始皇陛下?”
申屠嘉瞥了眼兴奋到双颊通红,忍不住身体前倾的刘瑞,哭笑不得道:“您这样子倒是和皇上,先帝一模一样。”
“那您到底有没有见过始皇啊?”刘瑞可不管自己的便宜老爹和绿茶大父如何,而是揪着申屠嘉有没有见过秦始皇不放。
“自然是有的,只是比起当张苍阁下,老夫一小兵仅在始皇出巡时见过一面。”想起自己的青年时光,申屠嘉不免露出怀念的表情:“始皇的气度,即使是高祖也难以匹敌。”
“高祖曾言始皇不死,活过耳顺,那这天下便没他和项羽的容身之处。”
“始皇不死,亡秦必楚的豪言壮志也只是一纸空谈。”想起那位睥睨天下的君王,申屠嘉除了感叹人命的脆弱,便是强调秦朝灭亡是必然之事,即便没有高祖项羽,也会有别人葬送秦始皇的江山:“扫六合,吞百越,北击匈奴,南通夜郎。”
“自比德兼三皇,功高五方上帝。”
“若是止步于秦始皇的前半生,莫说是先帝高祖,恐怕连商汤武王都难以媲美。”
“可是他太贪了,也太急于千秋万代这个虚无缥缈的美妙概念。”
“如果是让秦国的子民为了统一中原,抵抗匈奴而过苦日子,纵使会被民间指责,但于青史却是功大于过。而在始皇平定中原,统一天下后,求仙问药,兴建阿房,力役三十倍于古,民财难留三一的原因又是什麽?”
作为秦末出身的老人,申屠嘉在激动之余也唱出那段流传已久的歌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第21章
刘瑞的好奇之情因申屠嘉的话而被凝固在脸上,随即用惭愧的表情向申屠嘉拱手道:“丞相教训的是,小子只见宏大叙事下的始皇功绩,而未想过如此强大的秦帝国是因何而亡,更未想过苛政下的人民是何等的绝望。“
申屠嘉见状,也是稍稍松了口气,明白刘瑞不会因千古一帝的功绩而像小孩那样无限美化始皇的一切,从而忘了强悍如始皇也不能让他的帝国千秋万代。
其实真要细细掰扯下中国的历史,就能发现十分诡异的一幕——那就是开疆拓土的年代必是税收最重,人民最苦的年代。若是完成扩张,压住民愤,那便会在国力上升后迎来盛世。最着名的莫过于汉高祖后的文景之治,汉武帝后的孝宣之治,以及唐太宗后的开元之治,明成祖后的仁宣之治。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