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页(1 / 1)

加入书签

('

比起已经搬去长乐宫的兄长,还是没满周岁奶娃子更好搞定。

至于两位公主……

他还等着好姐姐带来卫青呢! 这年头找个流民可不容易,比起如无头苍蝇般费时费力,不如等人直接上门。

“父皇……”刘瑞在子鸢走后起身看向宣室殿的方向。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他绝不能白受委屈。

第38章

先帝在时,时任博士的贾谊就三番两次地上书削藩,表示要固王权,要平匈奴,就得先把家里的破事摆平。然而先帝以庶支袭承大位,又因刘氏宗亲在诛吕中出力甚大,所以只是赞赏了贾谊,并未通过削藩之策,甚至为了保护贾谊而借周勃灌婴之言将贾谊调去长沙。

原以为这样就能按下此事,但贾谊的“忧郁而死”犹如一记响亮,打得先帝脸色阴沉的同时,也让刘啓对藩王的胆大妄为有了深刻认识,然后对削藩之事越发狂热,甚至在登基后就迫不及待地与晁错重啓削藩之策。

结果遭到申屠嘉的反对。

而且还是以死相逼,随时準备撞柱死谏的反对。

申屠嘉是先帝留下的老臣,又是随高祖打天下的彻侯。

有张苍九十岁告老的例子在前,刘啓想要逼其返乡是不可能。

事已至此,皇帝的唯一选择就是让申屠嘉体面地去死,才能让削藩之策顺利进行。

而在申屠嘉死后,刘啓还得保住晁错,保住这个满朝里还算实干的大臣。

能替晁错上书削藩的即便不是三公九卿,那也得是二千石的上卿。

连比二千石的大臣都不够格。

毕竟是要磨刀霍霍向藩王的人,随便丢个无名之辈是在看不起谁呢?

而在二千石的大臣里,各地的太守牧州是不能随便动的,尤其是像云中县,武关这样的门户地,其牧守的重要性几乎与掌管京城民政的内史相提并论。而在两千石上的其他官员里,大匠负责皇陵这类的重要建设,是高级技术人员,不能动,所以只剩下隶属太子班底且能向皇帝上书的“二傅一詹”可以一动。

要知道晁错当年就是凭借太子詹事的身份主持捐粟。

而太子太傅,少傅一般是由丞相或大儒担任,在后世加上太子太保前是有权利行使监护太子,训诫太子,任命太子属官的。所以说太子二傅相当于太子的仲父,面圣的机会也是相当之多。

刘啓即位前,他的太傅分别是张相如和石奋,但是任命太子属官的权利却掌握在监督太傅的张苍手里。因此在今上还算暴躁的岁月里,除了先帝、薄姬,还有他的亲娘,他最怕的就是兼职担任太子少傅的丞相张苍。

不过话又说回来,窦太后和先帝倒是很感谢张苍。因为比起前线忙碌的张相如和不敢发话的石奋,张苍更像是教导刘啓的人,让刘啓改掉了好几个臭毛病。

薄姬安排申屠嘉,田叔为刘瑞老师也是默认了他们加上窦婴就是未来的“二傅一詹”,即便是刘啓来了也挑不出错。

然而事出紧急,有贾谊的例子在前,晁错要是头铁地上书削藩,那麽关东一代的藩王绝对会以清君侧的名号逼着刘啓腰斩晁错,或是派游侠过来刺杀。

所以为了削藩之策顺利进行。

晁错不必沦为公敌。

申屠嘉必须死。

然后刘啓才能推个名气尚可的关内侯升为少傅去给晁错背锅,顺带让莫名躺枪的刘瑞明白什麽叫人心险恶,有苦难言。

…………

……

子鸢虽然已经想好了让父兄藏到昌平长公主的府里,但是没有刘瑞发话作保,她也不敢越过上级安排这些,更不能在昌平长公主不知道的情况下转移风险。

而在拿到刘瑞的许可后,子鸢借昌平长公主进宫探望薄姬的机会与其见面,先是感谢对方暗中帮忙自己进宫,再是表示自己已经得到赏识,并且自己身后的贵人知道她与昌平长公主的交情,希望能与昌平长公主结为同盟,共谋大业。

“殿下说了,他不会与您直接接触,将由墨家的游侠向您传递消息。”子鸢在仅有两人的长信宫偏室里瞧瞧说道:“您放心,殿下做事很干净,无论是谁都料不到您是殿下在关中的代理人。而等殿下事成后,您也会如愿以偿。”

昌平长公主在与周亚夫结梁子时就知道子鸢不是池中物,所以在后者应征女史时就决定助其一臂之力,以求善缘。否则依靠墨家的基本盘,怎麽可能把路子打通到椒房殿。

昌平长公主的生母越姬是先帝晚年的宠妃,能在慎夫人和尹姬的严防死守下生下公主并抚养长大的女人自然不是一般人。所以在母亲死后,昌平长公主对宫廷的影响力虽然不及万千宠爱的异母姐姐,但是送个女史进宫还是绰绰有余的。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