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页(1 / 1)

加入书签

('

“哎!看在我们塑料的父子情上,就让你在史上的第一次科举里留下美名吧!”刘瑞很清楚他的行为将会让阳陵不再只是刘啓的最终归宿,更是引得全天下学子竞相涌来的报国之地。

这样一来,即便是刘啓如汉武帝般长寿,在动刘瑞前也得想想自己的名声,想想自己在读书人那儿的评价。

只是……

万一那些学子,尤其是儒家和黄老学子如当年的淳于越那样不仅不给他面子,还要踩着他的面子成就一番美名该怎麽办?

别忘了刘啓之所以对儒家的态度非常别扭,就是因为汉高祖被儒家打脸的经历。

而跟儒家一样狂的还有在政坛上很有话语权黄老家。

大汉建立之初时,萧何等人可是把法家学子弄得连小吏都当不顺溜。

这群大佬没死前,就是给晁错十个胆子也不敢如李斯般借着儒皮为官。

第85章

刘瑞不是听不进劝的人,相反,他在宫里宫外的名声都是“类其大父”,属于那种皇室贵胄里难得的好脾气。

但这不代表他是受虐狂,更不代表他喜欢去当别人的垫脚石。

事实证明,哪怕是伊尹,吕后那样的摄政者,张狂后也会为此付出代价。

而在这方面,不是刘瑞针对谁,而是儒家确实很有发言权。

往远的说有在秦始皇面前搞“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淳于越把天胡局打成一锅烂粥,往近的说有张释之让刘啓在宫门外社死,坑死了他之后的大部分儒生。

现在因为吴王和淮南王的关系,无论是刘瑞还是刘啓,亦或是先帝都在表面上对儒家持拉拢态度,同时暗示其它学说给力一点,不要让儒家在民间做大。

结果刘啓使了那麽久的眼色,就跟向瞎子抛媚眼似的打了水漂。

而这也是刘啓知道刘瑞与墨家走得越来越近后毫不制止的重要原因。

比起因暴秦跌落神坛的法家,墨家的名声肯定是好了不少,并且也有“天下非墨即杨朱”的战绩。

既然黄老家和法家派不上用场,那就让墨家来吧!

墨家要是不行,还有农家,杂家,或是把让儒法黄老都避之不及的杨朱学给挖出来。

总之就跟任官一样,你不上,自然有想一步登天的人拼了命地上。

“李三,去孤的库房里取一份《道德经》给田公送去,然后同长乐宫的两位詹事打声招呼,就说孤明天要去拜见太皇太后和太后。”黄老家那边比较好解决,因为晁错和辕固生的关系,两宫太后在黄老家里的权威日益加重。只要搞定了太婆大母,再给田叔带个高帽或是是跟黄老家达成PY交易,就能让第二难搞的学派退一步。

别忘了,替吕后保住樊哙的陈平和自污的萧何就是搞黄老学的。

至于儒家……

刘瑞把字迹逐渐潦草的布绢扔进一旁烧着的燎炉里,瞳孔中映照着火光。

…………

……

“阳陵?”刘啓瞧着拜访完两宫长乐宫的两个大佬后特意过来的刘瑞,听完他的计划后眼角的皱纹慢慢显现,看着刘瑞的眼神也愈发柔和:“真是难为你了。”

“为父皇效劳是儿臣的本分。”刘瑞拱了拱手,笑嘻嘻道:“不知儿臣的这份贺礼是否能让父皇感到满意。”

马上就是刘啓三十五岁的生辰了,虽然不是整岁和执政的整年,但是去年闹了那麽多事,今年又册立太子,肯定是要好好热闹番。

不过刘啓和先帝一样,日子过得还算节俭,所以这份“热闹”还得诸皇子们和少府绞尽脑汁地设计,既不能让皇帝背上铺张浪费的名声,也不能让皇帝觉得你在忽悠他。

刘瑞知道什麽才能打动刘啓。

对于一个君临天下,努力追赶大父和阿父的野心家来说,财富美女都是虚的,唯有功绩与美名才能让他感到快乐。

只是刘啓比较倒霉的是他大父叫刘邦,是个以亭长之身与西楚霸王争夺天下的硬核狠人,而他阿父在唐太宗前把文字封号打出名声的皇帝。

政绩上比不过阿父和大父也就算了,关键是历史上的刘啓还有个中兴雄主的儿子。对比之下,刘啓给人的印象就成了汉高祖的孙子,汉文帝的儿子,以及汉武帝的父亲。

想到这儿,刘瑞忍不住垂下眼帘,嘴唇抿成一条直线。

靠着薄姬和阴谋诡计,他才能将王氏姐妹和田氏兄弟送去地府,彻底断了那位雄主的出生可能。

只是……他真能做的比历史上的汉武帝更好吗?

“瑞儿,瑞儿?”盯着阳陵地图的刘啓擡头发现刘瑞一直低着脑袋,于是轻声喊了几句,结果发现刘瑞居然坐着睡着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