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页(1 / 1)
('
虽然关中也有一些理智尚存的为其辩解,但是在世人眼里,女子失贞也就罢了,但是跟乱伦扯上关系后,就算愿意为其说话的也会对其避之不及。
在此情况下,燕国大翁主……现在该称乌伤翁主的女子扛起所有的职责委屈,从而保下两个妹妹的清白。
也正因此,在给刘定国判罪时,燕国的另两位翁主都没有出面,而将她们带到关中的卫绾袁盎,以及那位替其伸冤的肥如令也都明白什麽话该说,什麽事在做,所以在此事过后,窦太后做主给燕国的另两位翁主许了婚,也算令其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
相较之下,越发孤独的乌伤翁主真的成了慢慢死去的存在。
以前还有宁侯夫人陪她,但是在宁侯的长子成年后,宁侯夫人便回到燕地,留下只有二十来岁的乌伤翁主提前过上孤老生活。
面对这种无牵无挂的人,刘瑞倒是想拉上一把,于是让卫穆儿说服乌伤翁主去会稽南边帮忙监督当地的官吏,以及促进汉人与东瓯人的融合。
不是刘瑞不信下属,而是以历史的教训来看,民族融合在开始时肯定伴随着摩擦乃至流血沖突。尤其是对官吏而言,而且还是强势一方的管理而言,难以掩饰的优越感肯定会让民族融合的难度更升一个台阶。
所以得有刘瑞的“自己人”去盯住他们。
而且这个“自己人”还不止一位,并且不会被轻易收买。
“怎麽,你也想去会稽郡?”卫穆儿知道乌伤翁主虽已决定离开这个伤心地,但是她的宫婢大都不想离开富裕的关中,所以由少府将其调回或是乌伤翁主许其赎身。不过想想愿意移民的单身女性也不少,跟在翁主身边总好过漫无目的地一人闯蕩。所以在张汤挑选愿意移民的单身女性时,也有关注识字或有一技之长的特殊存在,并且将其报给翁主。
“你若想去会稽郡,我也可以将你引荐到乌伤翁主那儿。”卫穆儿将许钱上下打量了番,满意道:“有你在,乌伤翁主也不怕没人照应。”
虽然受过天大的委屈,可乌伤翁主跟许钱比,还是少了对付无赖的经验。而许钱也需乌伤翁主的威慑力在会稽南部站稳脚跟,所以二人真的算是黄金搭档。
许钱闻言,双手捧起茶杯道:“如此便谢过良娣。”
“举手之劳,何须言谢。”
而在两人言笑晏晏地谈好一切时,上林苑那儿却是一副肃杀之景。
“咳咳咳……”刘啓被宦官令架着在铜盆旁咳得撕心裂肺,不一会儿就吐出鲜血,牙上也是鲜红一片。
“呼呼……”咳嗽完的刘啓连呼吸都不敢太过用力,腹部更是绞痛到连发火都是奢望。
“陛下,陛下可要请太医令过来?”宦官令招呼着小黄门给刘啓擦去嘴角的残血,温言道:“奴婢知道陛下难受,所以熬了点米汤。陛下已有一日未食,还是得用些东西。”
“嗯!”刘啓虚弱地点了点头,喝了口米汤后才缓缓问道:“太医令也不必来了,让太子过来。”
“朕也该交代遗诏了。”
第205章
皇帝病危的消息令殿内的奴婢,尤其是从宣室殿过来的奴婢都开始抽泣,惹得刘啓十分不悦道:“哭什麽哭?朕还没死呢!还是省点力气给朕哭丧吧!”
他很清楚那些奴婢在哭什麽。
大汉奉行以孝治国,休养生息的政策,所以禁止活人殉葬这种灭绝人性的行为。
刘啓的阿父孝文帝更是把仁政推到新的高度,不仅要求薄葬和缩短孝期,更是允许无所出的宫嫔回乡嫁人,莫要为其耽误年华,从此变得白发苍苍。
这让他在民间获得巨大声望的同时,也让不少有志之士对大汉皇帝的感官不错。
刘啓以先帝为榜样,所以他的陵寝规模也是按照先帝的旧例进行複刻。当然,彼时的西汉可不像先帝接手时那样兜里只有两三钢镚,所以按照事死如生的习俗,刘啓希望自己的陪葬点能丰厚点,也不至于到了地下完全撑不起皇帝的场子。
至于这些贴身伺候的奴婢……
刘啓睁开一条细缝,瞅着那些无声流泪的奴婢也是叹息道:“朕死后,尔等便由太子安排。”
这种靠近权力中心的奴婢是不能轻易离开的。运气好的会被送去守陵,或是留在宫中教育新人。运气不好的便会被人默默处死,留下一个殉主的美名。
“皇后仁慈,应该会安排你们为朕守陵,或是留下伺候太子的未来子嗣。”说到这儿,刘啓还咳嗽一声,给其吃了颗定心丸:“卫良娣出身不高,难免会有心大的对其动手。”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