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页(1 / 1)
('
他刘瑞的下限还没那麽低好吗?
所以当乌伤翁主真的放走不想呆在会稽郡的东瓯人,甚至愿在靠近闽越的地方给他们划个过家家……啊不!是用于複国的地盘后,都僚的第一反应是:汉人皇帝是不是疯了;第二反应是:他们居然真的说到做到欸!
“……你那是什麽眼神?”之前还被看不起的乌伤翁主没好气道:“大汉的皇帝与翁主,还不至于小家子气到出尔反尔。”
都僚的老脸一红,知道这是讽刺他们东瓯人出尔反尔。毕竟在汉军驻扎,汉人入住前,东瓯的国书上可是明明白白地写着他们自愿并入大汉的疆域,而现在……
乌伤翁主不等都僚回答便自顾自的坐下:“坐吧!”
因为要公开谈判,加之涉及数万人的安置问题,所以乌伤翁主不拘小节地让黄门搬来桌椅板凳,就这麽敞敞亮亮道:“我若要整你,就不会让老天爷来做个见证了。”
乌伤翁主指指天上的太阳,瞧着对面兴奋中难掩探究之色的东瓯人,心下冷笑。
呵!趁着现在赶紧笑吧!日后有他们痛哭流涕的时候。
不过当着衆人的面,乌伤翁主的表情管理还是很到位的:“陛下仁慈,愿意与‘忠心不二’的尔等好聚好散。”
在膈应人上,乌伤翁主绝对算是个中翘楚。
东海王还活着呢!而且还是大汉的降臣,并且接受汉皇的册封,所以这群东瓯的有志之士效忠的是……啧啧!那可真是只得玩味呢!
“汉皇大恩,僚自感激不尽。”乌伤翁主不讽刺倒好,一讽刺竟将他吓得智商飙升。
东瓯在被一分为二前就被大汉与闽越的疆域所包围,就算汉皇慷慨大方地给他划了片安置之地,他一无钱无粮的匹夫又能作甚?
等着闽越的部落上门洗劫吗?
慌张之中,都僚看向不愿走过那张桌子的东瓯人,只见他们满脸担忧,眼里似乎有泪光闪烁。
乌伤翁主带来的那张桌子将此地的东瓯人一分为二。
一部分是接受汉化,愿意成为会稽郡黔首的东瓯人。
而另一部分是意图複国,不想就此忘了根本的东瓯人。
一张桌子的距离,不仅让乌伤翁主与都僚站到了对立面,同时也将百年东瓯割裂开来。
“感激不尽就算了。”乌伤翁主对都僚的场面话毫无兴趣。倒不如说,她更喜欢都僚表现地决绝点,省得日后还要被其道德绑架:“陛下喜欢做事干净的人,想必身为大丈夫的都老(地方首领的尊称)不会在这个时候扭扭捏捏吧!”
都僚的嘴唇蠕动了下,脑子里有模糊的场面话但没法在此宣洩而出。
没办法,乌伤翁主已经将其架到了火堆上。如果这时临阵退了,那都僚……可就彻底完了。
“请吧!“乌伤翁主见都僚还不坐下,于是再次催促道:”你不坐下,倒显得我们相识强迫人的一方。“
说罢,乌伤翁主回头看了眼身后的东瓯人,然后看向进退两难的都僚,继续逼到:“陛下既然说了放人,就没人敢拦着你们。”
“本翁主与都老在此,难道还有人能威胁你们?”
站在乌伤翁主后的东瓯人没有作声。
都僚见状,自是感到面红耳赤。
“没人出列的话那本翁主就继续了。”对于这个结果,乌伤翁主倒是有点惊讶:“我还以为会有更多人追随你呢!”
现在看来,想複国的东瓯人里有一半是过嘴巴官司。
“虽然陛下愿意在会稽郡的南边划给你们一块故土,但是这块……嘶!不知该叫新东瓯还是北东瓯的旧土在名义上属于大汉的藩国。”
“名义?”不知为何,都僚感到一丝丝的不妙。
如果对方开口就是相当严苛的条件,那都僚反而没那麽紧张。
“对,你们只在名义上属于汉朝的藩国。”乌伤翁主的眼神里带了丝轻蔑,说出的话也骤然变得难听起来:“怎麽说呢!就你带走的老弱病残……别说是陛下,我都不忍对其征税。”这跟往石头上刮油有什麽区别。
“汉皇仁义。”都僚身后的东瓯人听了很高兴,突然对千里之外的刘瑞好感度倍增,而乌伤翁主后的东瓯人则急得想给他们一拳。
不说别的,你以为夜郎等国为何要给南越上供?甚至人家不要都还巴巴地送上?
年轻人不懂这里头得弯弯绕绕但东瓯的老人可是知道刘濞在时,东海王的孝敬让巴掌大的东瓯在秦末汉初与闽越压制下顽强挺了一百来年。
虽然这话不太厚道,但就历史进程来看,个人也好,国家也罢。如果自己不是大哥,那就得找大哥庇佑。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