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页(1 / 1)
('
如果刘瑞在此,一定会说韩嫣的眼里有种清澈的愚蠢。
但信乡长公主不是刘瑞,而且在长兄如父的放权模式下比刘瑞更沖,所以她的嫌弃溢于言表:“你不是弓高侯的孙子吗?怎麽连这种小事都不清楚。”
在墨家,这种在擅长的领域里一问三不知的绝对会被师门痛打。
别说是以匈奴国相之身降汉韩颓当,就是曾在云中郡和雁门呆过的郅都……的副将都不至于这般茫然。
一时间,信乡长公主突然明白在老刘家对匈奴的“日思夜想”下,为何会有韩颓当的孙子不受重视的例子在。
你说他聪明吧!他是懂得走捷径,并且还成功了。
但你要说他多聪明吧!连信乡长公主都唬不住的人还想挑战真正的高难度?
“你……”反应过来的信乡长公主眼神複杂道:“且随我去面见陛下。”
无论如何,套索这种没人在意,难以与杀伤性武器扯上关系的玩意是韩嫣告知于信乡长公主的。
信乡长公主明白大汉的野心,更明白活人不能被尿憋死。
如若大汉顺利收回大秦的河套之地,并且将领地扩宽到河西乃至更远的地方,那麽缺乏森林支持弓箭消耗的匈奴人就必须选择其它的远程武器。
而且还要满足易得与易上手的两大优点。
信乡长公主不知道的是,生活在东欧、高加索和中亚地带的游牧民族——匈人就是以套索和流星锁协助作战,甚至还有欧洲的纪录片专门研究匈人的战术,由此得到些不可思议的结论。
一听自己能够面圣,韩嫣那是又惊又喜,甚至带了丝少年人的局促:“我……臣谢长公主的举荐之恩。“
说罢便要向其行礼,结果被莫名其妙的信乡长公主一把拦住:“不是,我只是带你去面圣,何时说要举荐你?“
碰瓷也没这麽过分吧!况且以信乡长公主对刘瑞的了解,后者觉得韩嫣被重用的可能性很低很低,也就比馆陶大长公主能回京养老的可能性高上一点。
毕竟刘瑞连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宗室子弟都看不顺眼,韩嫣这种只有外貌要是当个老实上班的仪仗队还行,但是想学卫霍建功……
刘瑞:别来,我不想学朱祁镇,更没有性转后以男身搞基的兴趣。
“公主……没有举荐臣的意思?”韩嫣只是十五岁的少年,即便是在宫里“修炼”了几年,也没到喜怒哀乐不形于色的地步。
“我非老官,又不善于行伍之事,何以举荐舞象之人入朝为官?”信乡长公主要是现代人,一定会吐槽韩嫣过于普信:“我就是有心举荐,那也轮不到你啊!”
别的不说,刘氏宗亲和薄窦两家都有人等着呢!他先拿号排队吧!
第286章
刘瑞虽然自我感觉良好地表示他比老封建们更有人情味一些,可是在真正的老封建眼里,这话称得上黑色幽默——因为按照正常人的想法,再公正的皇帝都会偏袒自家人,不然就算才比李杜,德比尧舜,也会有人批你是个脑子有坑的奇异种。
别说是普通皇帝,就是被夸六边形战士的李世民在这方面都头脑发昏,不仅给儿子留下个管太多的长孙无忌,更是对李渊留下的一堆宗室毫无办法,撑死也就训斥流放闭门思过。
从严?
玄武门之变的坏影响直至唐末都未能解决,在此情况下,李二凤就算烦透了他们也不好按国法处置。
更可悲的是,李二凤还算脑子清醒的。
脑子不清的大明朱家主打一个“自我以上等级森严,自我以下牛马遍地”。
即使是对明朝有着八百层滤镜的明粉都没少吐槽朱家真是“屠龙者终成恶龙”的典例。
说句难听的话,但凡朱元璋把对贪官一半手段用在畜生不如的藩王身上,也不至于明末还有一堆贵物,后人都为福禄宴叫好。以至于在历史学家出面打假后,还有人嫌闯王仁慈,居然让福王死得那麽快,甚至都没彻底清算福王家眷。
后面的朝代都是这个德行,公元前的西汉也不逞多让。
前提是刘瑞没有打破平衡,借着藩王之乱收回各地的自治权后,还把遗産税……也就是袭爵要缴的土地提了老大一截。
要不是怕步子太大扯着蛋,刘瑞还想借着搞出推恩令。
不过以“有钱就会变得魔幻”的规律来看,刘瑞找到“推恩”的机会也只是时间问题。
在此情况下,信乡长公主是不会效馆陶大长公主或安乐公主之举,直接给刘瑞推荐青年才俊的。不然刘瑞肯定会在考察这人的成色前先考察考察信乡长公主,看看是不是妹妹飘了,或是妹妹身边的人起了异心。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