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页(1 / 1)

加入书签

('

如果说刘邦之前是为吃不到炒蒜而骂骂咧咧,那麽在路边的小贩拿着一颗紫红的水果在疯狂叫卖的场景无疑是让不少黔首非常豔羡——因为他们日常可以吃到的水果也就只有十文一块的甜瓜。

彼时的人均收入也就六百钱,而一块甜瓜的价格足以去下趟馆子,而且还是有汤有肉的馆子。

“后人真是好命啊!”瞧着那人叫了不到两三分钟便有带着孩子过来仔细挑选的妇女,以及扒着佣工确认真的只卖十文一个的老人。

现代抢购打折鸡蛋和大牌商品也不过是这副场面。

一群人很快就把店家围了个水洩不通,一边抢着十文一个无花果,一面喊着“真便宜”、“好划算”。

汉初的黔首:“……”扎心了,老铁。这是啥家庭了,居然会嫌十文一个的巴掌小果十分便宜。

更扎心的还在后头。

一群女人推着木质的小车沿街叫卖豆豉和酱油,甚至还分鹹甜口。

鹹甜口!!

别说是黔首,就连一些过得不错的官吏都酸溜溜道:“呵!还有酱汁可吃咧!”

现代是买鱼送葱姜蒜,而古代是买葱姜蒜送免费鱼虾。

酱汁就更不提了,最便宜的也要十文一斗。粗盐更是一石可换两石梁米,因此在物价崩溃的秦末,盐可谓是金饼以外最好携带的硬通货。

至于糖……

《诗经》有云:“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虽然先秦就有制作麦芽糖的技术,汉代将其称为饴糖,可是就和古代的粮食非常磨牙,时常吃到不该吃到的东西一般,汉代的饴糖也远没有现代的麦芽糖甜蜜可口,但也属于黔首可以勉强消费的甜味零食。

至于用饴糖做菜或是用甜味酱汁……

还是那句话……

啥家庭啊!居然吃得起甜味调料?

你当制作饴糖的糯米,麦芽,柴火都不要钱哪!平日里买来尝尝也就罢了,居然还用饴糖做菜,做汁!

而且还是黔首消费得起的日常酱汁。

日常?

刘邦这个勉强算是黔首出身的皇帝从未想到酱汁会与黔首的日常画上等号。因为在他还是沛县的混混时,普通人能吃上粗盐就已算是了不起的事了,更别提用酱汁做菜。

所以孝高武时的大汉到底有多富裕?居然连黔首都有“小资”的经济实力。

第360章 番外(二十四)

【聊了那麽多孝仁女帝的事,也该把话题扯回正轨。】天幕切到后世根据文献与遗迹推测出的长安地图,然后又在地图上方变出一个不断旋转的3D模型。

意犹未尽的黔首咂咂嘴道:“正轨?什麽正轨?继续说孝仁女帝的后宫啊!”实在不行就放放那时的黔首过得有多自在。虽然他们没大可能活得陛下的玄孙女(曾孙女)继位,但是有个太平盛世的念头也好过担心大汉会是“大秦第二”。

天幕的出现虽然打乱了当权者的很多计划,但也让“大汉天授”,“刘氏正统”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削弱了藩王作乱,群臣夺权的可能。

没人不向往天幕描述的太平盛世,以及刘家七代明君(刘盈:那我呢?),八百年江山的超强稳定性。

【这个是汉高祖时的长安。因为项羽一把火烧了鹹阳,所以在张良的建议下,汉高祖在附近建立了闻名世界的长安城。】

画面上的地图突然消失,那个不断旋转的3D模型和突然加入的两个模型排成一行,分别打着“长安”、“金陵”、以及“燕京”的烫金大字:【相较于长安,金陵与燕京与曾作为其它朝代的国都而闻名于世,但都不如长安在历史上的地位重要。】

刘邦闻言点了点头,故作忧郁道:“哎!老祖宗太强了也不好,容易给后人带来太大压力。”

天幕将头上顶着“金陵”、“燕京“的3D模型一一撤走,然后添上头顶“洛阳”,“会稽”,“阆中”,“精绝”、“番禺”的3D模型。

而不同于“长安”是烫金大字,“洛阳”,“会稽”,“阆中”,以及“精绝”都是红漆大字,而且比“长安”小了两个字号。

【孝高武六年,因为徙陵关中的夫人超过承载上限,加之南边入京朝拜的成本过高,不利于民族团结(孝高武帝不想再花冤枉钱),所以在孝高后的建议下,取洛阳,会稽,阆中,精绝、番禺为五大副都,避免资源不断收缩,造成边境人员减少,土地荒废。】

“荒废?”刘武因为天幕爆出他被小了两轮的侄子玩弄于鼓掌之上而试图翻案,所以在揪到刘瑞的“错处”后立刻发难:“强盛的大汉怎麽会有荒废的土地?一定是……”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