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页(1 / 1)

加入书签

('

六国遗民的笑容瞬间消失,因为只要他们的眼睛还能干事,就不会把放大的名单看错看漏。

排名靠前的要麽是投资,要麽是给儿童和边境遗民的补贴。唯一称得上一己私欲的还是给前几任皇帝修葺陵墓,提高守陵的薪资待遇。

【考虑到陵墓的维护一直是笔不小的开销。尤其是在下效上行的藩王彻侯吃公攒私,吵闹着要当地的政府承担他们修墓费后,刘瑞便把陵寝的修建与维护之责转给宗正,提议从今天开始,各家负责各家坟。谁要是借修坟之便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他就把谁立刻埋了。】

六国遗民:“看我干甚?那都是我祖宗做的,与我无关。”

“是啊!我们都是宗……士大夫之后,怎麽会做强取豪夺的事。”

话虽如此,但周围的黔首……尤其是些略通文墨的黔首都用“我信你个鬼”的眼神偷瞄他们。

历史是由文人写的,但民间传说却是黔首的天下。

先秦的人民和白居易般不好直说本国的君主是个疯子,只能用民间传说来掩盖他们的骂人意图。

时过境迁,编故事的一一去了,可太阳底下无新事。只要看着贪官恶吏,暴涨的税收,他们就能秒懂那些民间传说讲得是谁,然后展开一系列的联想。

【皇陵的维修资金转嫁给内帑后,各地的王冢,彻侯墓也肉眼可见地薄了不少。】

(弹幕)【懂得都懂。不是自己的钱花得不心疼。】

(弹幕)【更可怕的是借修坟之名到处揩油。你以为就藩王彻侯想抢老百姓的钱?到他手的能有六成都算官吏清明。】

(弹幕)【小了,格局小了。县级揩完郡级揩,郡级揩完国级揩。】

(弹幕)【揩到最后一无所有,甚至还被愤怒的黔首挫骨扬灰。】

(弹幕)【农民军:过了,过了。】

(弹幕)【是揩过头了还是说过头了?】

(弹幕)【都过了。】

“无耻。”

“无耻至极。”天幕下有不少人骂发弹幕的不配为人,但远没到义愤填膺的地步,反而透露出些许心虚。

秦末大乱,不少贵族靠偷卖葬品,而且还是祖宗的葬品来勉强度日,所以那种“盗墓贼死全家”的话是说不出口的。

【与文景二帝乃至刘邦相比,刘瑞在个人乃至家庭上的开销绝对能用低得发指来形容。】

【纵观历代封建皇帝,一夫一妻的真不多见,所以未免黔首折腾,刘瑞在登基后一直未召良家子入宫,反而把景帝的良家子们送还回家。】

【也是为给文景二帝的宫女宦官一个安置之处,孝高武帝在景帝的葬礼后花了大部的补偿费,车马费。】

【因为宦官不似宫女,出去还有一线生机,而且只要不入宣室,不侍妃嫔,就不会有藏秘的难题,所以在孝高武三年,刘瑞借着刘邦的托梦,同时为祖先积福的口号废了延续百年的宦官制。】

【自此,宫刑与太监彻底退出政治舞台。】

【而为孝高武帝与孝仁女帝服务到死的宦官令李三,正是中国最后一位宦官。】

“没有宦官?那他靠啥保证女人不干那些出格的事儿?”刘邦虽对宦官这种生物深恶痛绝,但也不想莫名其妙地被戴绿帽,然后被野种篡了大汉江山。

【因为宫里不雇太监,所以是由自梳的嬷嬷、壮妇守卫内宫。】

【考虑到男女差异,刘瑞特许内宫门的女侍卫配弓弩,臂弩。】

天幕放出后世出土的汉宫女卫图,只见两个身高七尺、全副武装的壮妇守着椒房的宫门,随时準备射杀强闯椒房殿的人。

【除此外,汉朝的宫婢人数也迎来大减,最后稳定在八百出头,最多不过一千之数。】

“一千之数?那麽大的宫廷仅靠一千人能打理干净吗?”管家的吕雉不解道:“可别是把汉宫卖了、废了来节省开支。”

吕雉只是开玩笑地随口说说,但天幕却把她的猜测彻底石锤。

第368章 番外(三十二)

【宫婢一少,偌大的汉宫肯定会有照顾不到之处。】

【刘瑞不是疯狂压榨底层宫婢的黑心老板。面对这种无解的难题,他选择从AB之间挖掘C道。】

【也正因为这个决策,他那宛如不鏽钢般的好名声也有了缺口。隋唐时的隋文帝、唐太宗在国库空虚时也曾动过效仿一二的念头,但却被谏臣烂在朝堂之上。】

(弹幕)【可惜了。要是隋文帝和唐太宗真的效仿刘瑞的举动,没準现在会有更高的知名度。】

(弹幕)【是啊!参考明朝的某位国公。历史的名声七分靠打,三分靠吹。国际上为何喜欢吹捧刘瑞?还不是因证明自己祖上很牛的办法就是证明祖宗真的见过历史名人,而且还是非常有名的历史名人。】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