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页(1 / 1)

加入书签

('

而比他们更震惊的是番禺的居民。

幸好南越不在地震的高发区,所以对地震没有任何概念的黔首只是伸头看看到底发生了什麽,并未发生踩踏事件。

第412章

大汉的小皇帝对自己人还是挺不错的,说会把你捞出来就真的派人火速去捞。

居室令辛与车驲在接应处换了麻衣,把脱下来的官服丢进挖好的坑里,往上撒了特制的药粉与易燃的火石(白磷),将其烧得差不多后用沙土掩埋。

番禹城的位子非常精妙,一旦汉军打到南越,王公便可乘船入南海,在崖州(海南)或者更南的地方寻求複起。

刘瑞盯着自己临摹的南越地图,开始明白后世为何开发深圳,建设珠海——这两特区好似广州的两扇大门,上面缀着名为香港的门把手和名为澳门的钥匙孔:“告诉卫夫人,不要去拦南下逃跑的赵氏族人。”

“为何?”韩嫣因为大父给力,加上得到信乡长公主的推荐而被选为郎中:“这岂不是放虎归山?”

郎中令郦寄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韩嫣,搞不懂像韩颓当般的人中龙凤怎麽会有这种子孙。

“……”刘瑞没有回答这个愚蠢的问题,而是看向整理文件的卫青。

十四岁的卫青因为沾了外戚的光而得了一个郎中的职位。

从牧羊的私生子到太子的马夫,再到宣室的百石郎中。

别说是韩嫣这样的勋贵子弟,就连已是九卿重臣的韩颓当都不免感到一阵妒意——合着他们生在罗马还比不上这牛马撞次洪福大运。

卫青盯着三双眼的打量回道:“赵氏狂妄,但在归化土人上确实是有独到之处。”

卫青说得很委婉,但韩嫣……

怎麽说呢!

一个能在永巷勾搭良家宫婢,而且还把脾气算好的江都王都惹毛到向太后告状的人,是很难听懂委婉话的。

“……卫青。”

“臣在。”

“把话说得再明白点。”

“……诺。”卫青不想得罪韩嫣,但皇命在前,他也只好斟酌用词,努力不让同僚尴尬:“崖州与夷州上有土人部落,若是大汉强取他们的世袭之地,只怕会有玉碎的风险。”

“与其让汉人对上愤怒的土人,不如由赵佗的子孙代咱受过。”

说白了就是拿赵佗的子孙做黑手套,让其干完会挨骂的髒活后由大汉接手更好治理的“蛮荒”之地。

若是这群赵氏子弟能有其父一半的手腕,刘瑞一定放水放到澳大利亚。

“长进了,也该为朕排忧解难了。”刘瑞对卫青的回答十分满意。没办法,他看卫青总是带着“大汉双壁,鞠躬尽瘁”的粉丝滤镜:“赵佗及其太孙、丞相一死,南越国内势必为了王位打得不可开交。”

“朕好歹是南越的宗主,不能看着他们为此兄弟阋墙,夫妻反目。”

郦寄的眼角微微一抽,觉得这话怎麽听都古怪的紧。

卫青到底是个少年,即使早熟,也没稳到初接重任而不喜形于色的地步。只是在他接符退下前,刘瑞突然提到已经归家婚配的卫少儿:“听说你二姐年前生了一大胖子小子。”

卫媪有四子三女,年长的四个是与平阳侯府的卫仆所生,剩下的三个是不同父的私生子。

历史上的卫家姊有且仅有卫子夫成椒房之主后的婚配记录。

大汉就算风气开放也不会有“皇帝欲擡外戚而令妻姐改嫁”的不当之举。就算卫家忍得了这攀附的名声,与之结亲的公孙家与陈家也不会让自己掉这个份上。

考虑到刘据出生时,汉武帝已二十有九,而卫子夫与汉武帝年纪相仿,所以这卫家姊是真的拖到三十而婚,难怪养出公孙敬声那混世魔王。

“取名了不?”

不知是蝴蝶效应还是老天作祟,提前离开平阳侯府的卫少儿还是遇上了霍去病的爹,也就是在平阳侯府当差的霍仲孺。

霍仲孺,

仲孺。

听名字就知道这是家中的次子,其父只能为其谋个侯府的小差。

不巧的是卫穆儿的阿母是平阳侯的远房堂姑。

卫父还是河东护军时没少借助平阳侯府的人脉,加上其在关中也没别的亲戚,所以与平阳侯府往来甚密。

曹夫人(卫穆儿的阿母)因卫媪是平阳侯府送给卫穆儿的傅母而对她们一家十分不错,不仅销了卫媪及其子女的奴籍,更是给卫媪的长子置了田地,让其打理卫穆儿在宫外的财産。

借着阿母的傅母身份,卫少儿与卫子夫名义上是卫家的仆人,实际却与富贵人家的女公子相差无几。

卫媪到底年纪大了,又没动过攀龙附凤的心思,所以在长子长女成家立业后便把目光放到已经二十有二的次女身上。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