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时不我予(1 / 2)
这个目的,自然就是科举了。
等亲历这个时代后,苏泽才知道为什么在隋唐之前没有形成规模的科举制度。
儒学经学实在是太多太杂了,每家都有自己对典籍的解释,士族门阀通过垄断了对经学的解释权,从而获得了某部经学的最高释经权,建立起家族、门生、故旧的人情网络,完成学术和政治的寡头化。
你就是想要以科举取士,你考哪一门经学?用谁家的经学注解?用了某一家的经学注解,不就意味着这家的子弟都能轻易的得官?那还不如从门阀中选拔人才呢。
苏泽也曾经想过在崇文阁内进行考试选拔人才,但是他几次来到崇文阁和学子们讨论经学,基本上每家都有自己的理解,甚至同一段先贤的语录都能解释出完全相反的两个意思,这样的情况下一份考卷如何让人服众?
苏泽不由的感慨,应试教育对这个时代疑似有些太先进了。
也对,应试教育首先需要一本教材,连统一的教材都没有,还怎么出卷子?
在进行科举制度之前,还需要完成一个前置的工作,就是确定官方的学术经典。
屏退了左右之后,苏泽留下了祁泰和王思政。
苏泽对着祁泰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