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页(1 / 1)
('
让扶苏能够更好的施恩,更何况安南一直没有想要把这些功劳宣扬出去的意思。除了之前的翻车之外,天下人并不知道其他的东西也是他所造。
百姓们用着东西就是了,谁没事儿会去问这是谁发明的。
也就那些士族重视这些东西是谁做出来的,他们到处打听,还闹出了之前上郡那些人想要偷方子得事情。不过他们那里反而就更好交代了,他们也不乐意对一个不是士族的人上来占了一个高位。
所以安南此时的职位算不得多高,起码远远比不上他做贡献的功劳。
嬴政收扶了扶额头,他也是公务处理多了。但凡抓着个消息就去找和他有关系的消息,以此来做判断。这不,一下子思维又想到其他地方去了。
回归这件事情本身,在这个时刻,把这件事情告诉他。嬴政自然清楚扶苏的用意。肯定是想要用这件事情,压住之前的荧惑守心和陨石的事情。
其实在此之前嬴政已经打定了主意了,他查到了那些士族的手脚。他很不耐烦那些人,总喜欢在暗地里面出阴招。
还有在陨石上刻字的那些人,他查清楚了那些人的身份。无非就是什麽贵族之子。在六国未灭之时享受了好处,一下子失去之后,舍不得。拼尽全力都想要让秦朝也随之覆灭。
只不过太无能了,只能用这样的阴招。嬴政从始至终都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但是这是扶苏一直想着他的,他自然不能把自己儿子得一番心意给白费了。更何况,这件事情完全值得他去一趟上郡。又不是没有出去巡游过。
所以他马上招来了李斯,也就是之前发生的那些事儿了。
嬴政很急的想要离开鹹阳去往上郡,与此同时还要找到几个德高望重的官员陪同着。紧急之时,李斯只能随便挑了几个近一些的跟着前去。
正正巧,那些人里头正巧还包含着淳于越。淳于越是自己赶过来的,他没想到淳于越自己赶过来了,趁着李斯到处找人的时候。
听着是要去上郡,他都没带犹豫的,赶马而来。淳于越的观念虽然不被嬴政认可,可他若是要说德高望重,那是必然的。
他在如今儒家的地位绝对是首屈一指,不然当初嬴政不会选择他来当扶苏的老师。他的学问是真的好,教导出来的扶苏也是一个聪慧又孝顺的孩子。
他这位老师也对扶苏极好,可谓是尽心尽责,扶苏也是他最为骄傲的学生。
这次能去上郡,淳于越迫不及待的就赶过来了。明眼人一眼看得出来他这是为了什麽,不就是去上赶着想去见见扶苏。
嬴政看了他一眼,只是淡淡甩出一句,“此番前去,需得全程骑马。”
淳于越点头应下。行一礼,“多谢陛下。”
一行人赶着时间前去,比当初扶苏赶去上郡的时候可是累多了,不过速度也快多了。
嬴政可不会顾及着那些人身子好不好,能不能撑住。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赶去看神种的收获。
这件事情还是趁着行途之中才和那些大人们说的。一下子把人都给吓着了,第一时间还是在思考自家陛下是不是受人蒙蔽了。这东西会是真的吗?但是一说是扶苏那边传过来得消息,他们就多信了几分。
这要是真的,起码能保秦朝以后很少会有人因为饑饿死去这东西。这可是万世功德,嬴政经历过饑饿的滋味。那种感觉,恨不得把眼睛里面能看见的东西全给啃了。
他当上陛下之后,知道了每年因为饑饿而死去的人数之后更是觉得粮食是一个再难不过的问题。粮食的数量有限,可是赋税不可能不交,初期更不可能少交。他只能尽可能少的减少地租。地租在他的减负下面,已经少了很多。
但是人力税和力役,嬴政只能承认,这些带给了下层民衆负担。
若是这次土豆的産量是真的,嬴政就能开始降低那些力役和人力税的税率。既让秦朝能够收取足够的钱财,也能让那些民衆吃饱肚子。
更何况,有了粮食,想必民衆们也更愿意生孩子,久而久之以后就好了。
嬴政脑子里面全是这些实事,一边赶路,一边和李斯交谈。李斯能跟上他的思路,也是多年君臣的默契了。
这里还没说李斯听到土豆消息的吃惊,他当时正在吃饭,就听见嬴政冷着一张脸在说这次过来的原因。
「土豆,一亩三十石。」
这句话砸得李斯感觉昏天黑地的,这句话太过于离谱了,他一下子都不敢觉得高兴,生怕是假的。
但是嬴政从来不是一个开玩笑的性子,更何况是这种情况说的事情。李斯再是被砸得头晕也只能开始用自己的脑子开始思考,他思考了片刻。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