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页(1 / 1)
('
而如今杨宪已死,下一个,谁登上了丞相之位,只怕就是哪一个了。
刘伯温在心中叹息,陛下定然是不会让他当丞相的。陛下已经有了人选,叫他来说话只是为了掩人耳目,免得后来让人猜忌罢了。
只是陛下,如此执意要去了这丞相之位,到底为何,难不成这丞相,他们这些文臣,对于陛下来说,竟然威胁如此之大吗?
刘伯温微微敛目,老实跟着祥福进了书房。
里头还坐着太子,刘伯温依次行礼。
朱标自然是会看神色的,见朱元璋似乎是要有什麽隐私话和刘伯温说,拿着自己的功课就先告退了。
“去吧。”
朱元璋对着朱标微微点头,书房之中,就只留下了刘伯温和朱元璋。
“坐吧。”
朱元璋知道刘伯温身子不好,让他先做下。刘伯温也没推辞。
“不知今日陛下召见臣,可是有什麽事?”
刘伯温和朱元璋之间说话还算平常。毕竟也算得上是多年的君臣了,虽然心里面对于这位陛下很是有几分忌惮,但平日里刘伯温都藏得好好的。
朱元璋从自己手边递了一个折子过去,“看看吧。”
刘伯温一打开,看到的就是有关于丞相推举的折子。不是李善长写的,但是人选却是,胡惟庸。
看来这胡惟庸,还真是心急啊。这李善长都还没真的辞掉了丞相一职,对方就已经开始动作了。相比之下,汪广洋就比胡惟庸好了许多。
至于是不是诬陷,只需要看看是谁的折子。
朱元璋面上倒是一如往常,“韩国公突然说想要辞了这丞相之位,这也实在是有些急了。一时之间,虽然还是他在处理朝政,但是到底也不好,让他一直在操劳着。”
懂了,陛下这是又想要从他这里得到一些意见了。
刘伯温心中已然明了,面上一副思考的模样。
左丞相,右丞相,需要的是两个人。但是实际上,掌握大权的也就那麽一个。
这个人的人选,才是最重要的。而汪,胡两人说起来,这平日里面作风更为张扬的,那自然就是胡惟庸了。
于是刘伯温思考片刻,这才给出了答複,“臣看着,如今朝臣之中,当属胡参知最为合适。”
这般肯定的回答,有些不符合刘伯温平日的作风。不过想想,倒是正常。
汪广洋可是被浙东党好几次踩着的。
朱元璋对于刘伯温的话没多说,只是让他再对另外几件事情都谈了谈,这才将刘伯温最终放了出去。
刘伯温恭敬的退了出去。
伴君如伴虎,如今这位尤其是如此。
还是祥福,刘伯温这等臣子,自然是要他亲自送出去的。知道宫门才又回去。
刘伯温紧绷着的神经终于踏出宫门之后才有了些放松。应付这位,真是累极了。
要不然前几年刘伯温也不会选择辞官。虽说富贵不在,但是到底活着有滋有味了许多。只是可惜了,杨宪到底还是撑不起来啊。
刘伯温微微叹出一口气,实在是有些为自己的未来担心。如今,看着陛下只怕是还要在太子殿下登位之前,还要做出一番事情来。
这朝堂,不待着,害怕陛下迁怒。待着,更怕陛下直接将自己也算进去。
早知道,当初一建国就该辞官的。
刘伯温心中实在是难以自抑的生出些悲凉之情。
他正準备往李善长的府中走去。却听见背后有呼唤他的声音。
“诚意伯。”
这声音,有些熟悉。刘伯温转身看过去,就看见太子正在往这边快步的走,看样子是跟着他出来的。
刘伯温惶恐的很,谁不知道这位是陛下的眼珠子,自己让他这麽追着,到时候陛下小心眼又犯了,那可怎麽是好。
他赶紧迎上去,“见过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如何这般呼唤臣,臣惶恐啊。”
他是真的惶恐,赶紧行礼。
朱标见了刘伯温神色,也是实实在在的头疼了。
父皇实在是对于这些臣子太过于重压了些。这般下去,如何让人衷心做事。
藩王
只是这些话, 他虽然也说了。但是父亲却未曾怎麽听过。
每次他打算好生劝劝的时候,父皇就对他说驭人之术。
他知道父皇就是这般掌控下头人的,只是战时这般强硬, 自然是可行的。先前是为了建功立业, 如今建功立业已经目标完成了,那更多的自然就是为了过些好日子。
父皇这般重压,别的不说, 下头人心中定然是不服的。
长此以往,只怕人心就要散了。
朱标别无他法, 既然劝不了自己父亲,那就只能从臣子下手。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