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页(1 / 1)
('
朱标态度
为何仙人一直在让他看有关于诸侯的事情?一开始的时候他还可以理解为是仙人, 觉得这段历史对他有益。亦或者仙人只是随便选选让他看看有关于东周的事情。
但是到了现在,却已经容不得他不明白了。连着两段历史全都是和诸侯有关的。
而大明也确实是準备着以诸侯国来分封自己的子弟们。
仙人可是觉得他不该如此?朱元璋心中这般想着,也确实发现了藩国对于一个国家的弊端。
他心中有些戚戚然, 却也心中渐渐明了以史为鑒, 以史为鑒,先前确实是他自以为是了。
他自认肯定是能解决七国之乱的,可是不是每一个他的后代都有如朱元璋一般的能力。
他也想到了当初汉武帝时候, 好不容易实行的推恩令。汉武帝之英勇也确实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放到别人身上他不心痛,可若是想想日后他的太子朱标被人如此对待, 他霎时就有些心痛难耐。
只是一时间让他就这麽放弃封王,却也有些不可能, 更何况他不知道要该如何安排自己的那些孩子。所以说对于他们没有如太子一般的珍视,但也的确不愿意让他们受苦。
索性先将注意力转到了汉景帝,如何处理七国之乱上。
仙人似乎是想让他将这七国之乱从头看到尾, 虽然其间有加速,但是却也是以汉景帝的视角看了不少时间。
越看越觉得心中不定,这些都是历史上活生生的例子,朱元璋就算是想否认也无从可以否认起。
这些就是有可能会发生在日后的。
于是七国之乱结束之后, 朱元璋甚至在那麽一瞬间, 都有些不想回到现实中去。让一个皇帝接受自己的政令是错误的, 确实是有些难。
不过这可由不得朱元璋怎麽想, 这是由着安南想的。
这次时间实在是有些长了,朱元璋回到现实之后,神思都是恍然的。
虽说现实中只是过了几刻, 但是事实上, 朱元璋已经度过了许久时间。
眼见着安南在对面还是平淡的看着他,朱元璋有些苦笑。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只是这对咱来说, 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变的。”
一旁的祥福脑瓜子都快想破了,怎麽一下子话题就转到明白了什麽的?
自己现在居然连一点陛下的心思都明白不了了吗?
陛下突然明白了什麽,对方又到底在说什麽,难不成自己刚才空耳了?
祥福有些懵逼,也不敢问,就那麽呆呆的听着。
“我也不是让你现在就改变什麽的。只是顺应天意罢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次终于可以安心下棋了。
只是刚才的画面到底还是在朱元璋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和安南下完棋,朱元璋领着祥福回去。回去的路上,脑中一直在不断的回想着方才见过的画面。
仙人所说,朱元璋自然不可能当成是玩笑话,若是玩笑话,只怕仙人也不会费心费力让自己看到那麽多的场景。
只怕是仙人,真的觉得这不是一件好事情,这才会费心费力的约他出来,又让他看到了那幅场景。
朱元璋心中深思着,回到了书房中,更是将方才的所见所感所悟都给写了下来。所写的内容朱元璋没有给任何一个人看。
恐怕以后这些也只会给朱杞说来听听,毕竟仙人似乎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身份。
朱元璋在书房内抒发感慨,不知道安南院子中已经进了第二批人了。
李善长和刘伯温是在朱元璋离开后不久就进去了。
眼见着陛下失魂落魄的离开了,李善长和刘伯温这才惊叹着进去了。
实在是想不到陛下面对这样的劝诫,居然还真的听进去了。谁不知道先前陛下倔的跟头驴一样?
虽说这样说有失风度,但也确实是刘伯温心中所想。
安南坐在棋盘面前,幸亏朱元璋是个臭妻篓子,而且方才他心中一直所想的都是有关于藩王和诸侯的事情。这才能让安南赢了。
要不然,到时候一个仙人还输给了朱元璋,那可真是闹笑话了。
刘伯温李善长进来也第一眼就看见了棋盘。一般谋者,围棋上的造诣都不会差。也就更不必说,李善长和刘伯温了。
安南指了指棋盘,“你们来手谈一局吧。”
李善长刘伯温自然是不会拒绝的。他们俩各执一方,下得有来有往。
安南则是在一旁看着,并将他和朱元璋之间所谈的内容同刘伯温说了。
“我见着他,似乎是若有所思的模样。想必是听进去了的。”
安南自然是不会把自己如何劝的,同刘伯温说。他这个法子一般人做不到,更是想不到的。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