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页(1 / 1)
('
“将军,他们提到了兵器。”
裴靖川手中的笔停下,这幅画他画了许久,依旧未完工。
“兵器?京南私制兵器可是要被砍头的。”
“他们似乎并不信任今帝,但他们应该会将此事告与将军。”
“知道了,你下去吧。”
兵器。裴靖川沉思。
京南自开元帝以来已立国近七十年,开元帝二十岁的年纪带领一帮人打下此地,自立为王,他的天赋几乎都点到打仗上面了,对于国事并不上心,导致了有内臣起了别的心思。
后来先帝出生,与自己的父皇不同,他更擅长处理国事,在他还是太子时便协助开元帝夺得不少城池,后开元帝因早年留下的旧伤,四十二岁的年纪便驾崩了。
先帝顺利登基,当时的京南各地趋于平稳,为稳住民心先帝并未继续开战,周围的几个国家只有北狄还对京南虎视眈眈。
他在位时广开贸易,大兴土木,京南隐隐有了龙头大哥的趋势。
先帝同样在位不过二十年,在四年前驾崩,后便是裴靖兴登基。
因开元帝开疆扩土,先帝对于战争也是非常回避,对于军事力量并不看重,这就导致了京南的兵器库并不充足。
如果君予珩知晓此事,他就会想到书中的一个剧情:在裴靖川治好腿迎战北狄时,就因为兵器落后短缺而吃过亏,因为当时的暗部看到裴靖川断腿消沉,并未告知兵器一事。
如今他们见过了裴靖川的风姿,虽不能完全信任,但这批兵器在他们手中留的越久对他们、对京南都不是件好事情。
必须要趁早脱手。
这几日暗部断断续续交代了这些年查到的东西。
当年他们被派往当地,所查到的也都是些表面,只说大皇子就是因为感染瘟疫去世,直到先帝去世,他们被迫留在此地,逐渐深入当地百姓中,才渐渐听到些不同的声音。
当年大皇子来葛东时,当地的瘟疫就已经被控制住了,还有位有名的大夫在此地为大家治疗。
为了亲民,大皇子并未住在单独的院落,而是和百姓们同吃同住,但身体看起来也是健康无比。
但一夜之间,百姓们就听说大皇子感染瘟疫命不久矣了。
去询问那位大夫,得到的也只是同样的说辞。
看身体症状确实和前期感染的病人类似,但时间太短了,仅仅一夜之间,怎麽会严重如此?
可当地官员和大夫都这麽说,百姓们只能信了这副说辞。
直到后来当地县令调走,衙府内也换了一批人,那位保有盛名的大夫也消失不见,百姓们才开始私下议论起当年之事。
因为大皇子亲近百姓,待人温和,大家对他的评价都很不错。
有人猜测是瘟疫的始作俑者故意让他染病去世,也有人怀疑是朝中内斗祸及大皇子。
暗部这些年陆陆续续查证的便是,大皇子当年并非瘟疫,而是一种类似瘟疫的中毒症状,给他下毒的是与他长期接触的当地县令,而在裴靖兴登基之后,这位县令在未出功绩的情况下,居然被调到京朝去了。
幕后之人简直呼之欲出,所以暗部一直不信任今帝。
他们甚至怀疑先帝的驾崩和今帝也有关,可他们当时不在京朝,无从查证。
裴靖川在查到此事的来龙去脉之后,并未多说什麽,只是让他们继续将此事保密。
第四日,关一舟赶来了。
裴靖川将他单独叫进房内谈话,等二人出来时,脸色都不太好,尤其是关一舟,更是愤怒异常。
没人知道他们二人讨论了什麽,只知道裴靖川后来又去找了暗部,然后就带着一小队人马来到了一处山林深处。
这片地如果不是熟知山路的人根本就进不来,外面长满了藤蔓覆盖洞口,如果不继续往前走就是一个黑黝黝的山洞,并无特别,但谁会想到深处会有如此一大片空间。
空地上摆着许多大箱子,箱口敞开,里面横七竖八躺着一些兵器,有长枪,有短剑。
杨锋他们一见这些兵器,眼神就狂热起来,他们都是上阵厮杀过的兵,这些兵器制作精良,一看就是极好的,如果能拿着杀敌,不敢想会多麽所向披靡。
“将军,这是?”杨锋虽然激动,但还存有理智。
“父皇派遣这伙暗部来这里调查时,被他们发现县令居然在此地制造兵器,这可是杀头的大罪。”
“后来县令调走,却没有将兵器带走,而是私自运出去了,他们还没查到运到哪里,父皇就出事了,他们只能暂且将此事搁置,这边剩的一批,听说是次品。”
“这!这还是次品?!”杨锋大惊。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