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继续善后(求月(2 / 2)
没别的原因,就是单纯的害怕。
虽然美国人说泰坦离开了,可谁知道真的假的?
拉美国家就是这样,别看说起来他们是一个国家,其实彼此之间压根不熟,他们的本土势力之间也是矛盾重重的,再加上泰坦的问题,这导致国家政府在行政的时候,会显得很混乱。
这也是拉美的老传统了。
好在第二天人终于来了,毕竟再不来就真的过分了。
可问题随之而来,没有物资……就突出一个离谱。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居然连救援物资都拿不出来!
起哥伦比亚,中国人的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应该就是文坛巨擘马尔克斯。作为文学巨匠的家乡,哥伦比亚一度成为全世界文艺青年们的朝圣圣地,精神家园,仿佛哥伦比亚在波谲云诡的南美大陆上是一片精神净土,上帝的伊甸园。然而风花雪月终是梦,残酷现实方为真。哥伦比亚这个国土面积一百一十余万平方公里,人口近五千万的拉丁美洲国家,在马尔克斯逝去后,与世界文学再无半点联系,毒品和毒枭成为了哥伦比亚留给世界的唯一印象。正如马尔克斯所写的那样,自从哥伦比亚买下毒品这张车票后,国家就踏上了一条永无终点之路,落下凡尘、堕入地狱,直到永劫无间。
美国的那些骚操作,把这个本可以很美好的国度破坏的体无完肤,1946年,保守党人奥斯皮纳·佩雷斯在美国支持下当选总统,其大肆迫害自由党人和劳动人民,并杀害左翼领袖盖坦,手中没有枪杆子的工人阶级再一次把鲜血洒在了南美大陆上。然而劳动人民们并未屈服,他们效仿中国成功的经验,在山区组织起了游击队,多次击退政府军的围攻,迫使资本家集团在谈判桌上妥协,同意与左翼政党共同执掌国家。眼看硬得不行,美国人又生一计,美国资本大量输入,控制了哥伦比亚的石油、咖啡和香蕉生产由于哥伦比亚本土企业发展并不完善,在美国的金元攻势下,哥伦比亚经济体系很快坍塌,美国顺利地操纵了哥伦比亚的对外贸易,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大家熟悉的剧情了。美国依靠着经济霸权,对外转移矛盾,每当国内出现经济危机之时,美国就通过压低进口成本,超发美元等手段,将金融危机移交到以哥伦比亚为代表的国家头上,本就贫穷的哥伦比亚人在美国人的剥削下连生存都出现了问题。穷则思变,暴利的毒品行业进入了哥伦比亚穷人的视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