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页(1 / 1)

加入书签

('

这时一只没有开口的秦清源出声问道:“你说你要进京告御状,是为何事?”

说及此,齐若瑜从座位上一下就跪倒了地上,“王爷,我要为我父伸冤。”

她说着话头重重的磕在了地板上,发出“咚”地一声。

秦清源态度终于不似先前那般平淡,“你先起来,有何冤屈,你先说说看。”

齐若瑜把他们一家发生的事情,详细的给秦清源讲述了一遍。

齐若瑜父亲齐司琼原本是礼部侍郎,和上司政见不同,得罪了上司,便惨遭诬陷,命差点儿都没有保住。

当时,多亏了丞相赵传真出言想帮才得以保全性命,但还是被罢黜出京去了一个鸟不拉屎的敌方当县令。

齐司琼被贬,虽心有不忿,但是他明白自己性格在官场混不长久,他身上一股读书人的清高气,待在京中看他们蝇营狗茍,还不如当个县令,造福一方百姓。

他上任之后,才知这个地方有多穷。

此处地处荒凉,又在边境之上,外寇虽被打退了,但是总有零星流窜来的人扰民。

齐司琼明白靠府衙的三瓜两枣肯定抵御不了这日日侵扰,他组织民衆建了一支民兵团,只不过有朝廷法制在,这民兵团规模不可太大,也就是个二十来人的队伍。

若真有大队人马来袭,其实顶不了多大的用处。

齐司琼对回京为官早就不报希望,他就想把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给经营好,所以原先还破败不堪的地界,在他的治理下竟慢慢的好了起来。

现在赋税不重,只要肯干家家户户总是能吃上饱饭的,衙里的粮仓日渐丰盈有了存粮,齐司琼每每看到那些粮食,心下甚感欣慰。

全县人的口粮都在这里,就算遇到天灾保全县一年无忧不是问题。

可谁知,天灾没来,人祸先至。

外寇骑兵本就彪悍,原先他们都是三五成群,偶尔来打个秋风,自从有了民兵团,连这小股流窜作案的都少了。

不曾想,那天半夜时分,西域骑兵拿着弯刀举着火把,一起来了五十人之多,他们擅长马上作战,杀人不眨眼手段狠厉,那些普通民兵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不多时,娘叫孩子哭,乱成了一团。

齐司琼奋力抵抗,开始以为他们还是如往常那般只是来抢一些东西就走,谁知他们这次胃口竟然大的很直奔粮仓而去。

那里存放着今年刚打下来的粮食,齐司琼自是不能让他们抢了去,带着府兵奋力抵抗,终是败下阵来。

他们抢了粮食,还要杀人。

齐若瑜被她娘藏在了地窖里,才堪堪躲过了一劫,除她之外,齐家上下再无一个活口。

她讲到这里早就已经泣不成声,那夜的惨状,至今还历历在目,父母亲倒在血泊之中,死都没瞑目。

秦清源听完沉吟片刻,“那守备军何在?”

若她没有记错,当地应该有一千守备军才对,现在又不是换防之际,不会出现这麽大的纰漏。

“从未出现。”

齐若瑜双眼赤红,语气坚决,她恨啊,恨世道不公,她爹为了一方百姓兢兢业业,而他们是怎麽对她爹的?

那夜火光沖天,哭声连成了片,她不相信五里之外的守备军会看不见。

齐若瑜深知这中间肯定是出了问题,这才舍近求远要进京为父申冤。

秦清源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她心里有了一个可怕的想法,这件事情如果处理不好,最终是免不了一场血战。

赵如许看着秦清源脸色愈加沉郁,她担忧的握住她的手,秦清源拍拍她的手示意她安心。

齐司琼出事已经有两个月了,京中一直没有收到奏报,他是在职官员,出了事情朝廷居然不知道,只能是有心人压了下来。

“那现在百姓如何?”

“沿途乞讨,流离失所。”

简简单单八个字,却是承载着百十号家庭的血泪与不甘。

秦清源手握成拳,她没想到拼死那麽多人守下来的边境,竟有蛀虫在这里不知死活的通敌。

通敌!

她现在可以确定,是有人在通敌叛国。

秦清源要冷静下来理清其中脉络,她摆了摆手,“你先下去,本王此次出京就是为了此事而来,本王定会还齐大人一个公道。”

“多谢王爷!”齐若瑜重重的给秦清源磕了一个头。

这些时日,她的天都是黑的,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压得她都要喘不上气了,今日,她终于见到了一点儿稍霁的天。

等齐若瑜下了马车,秦清源重重捶了一拳在车上。

赵如许眼见着她关节处泛了红,她还从未见秦清源这般气愤的样子,她赶忙拿起来,仔细看了看好在没有破皮。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