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1 / 1)
('
太子不同于原主那个小可怜,从小被帝后带在身边教养,受尽万千宠爱,因此养成了他自视甚高,狭隘又天真的性格。
皇帝过世后他本应该尽快登基,却听信东宫属官的谗言,非要把孝子姿态摆个十成十,在深秋的天气里披麻枕砖喝凉水,守在棺椁旁整整十四天,等身边人发现他不对劲时,已经虚弱到快站不起来了。
太后和王公大臣被他吓得不轻,商量过后决定提前给大行皇帝送殡,等回来再接太子入宫修养身体,哪知太子的身体比他们预想得还要糟上百倍,没等送葬队伍回到皇城,他就在路上咽了气。
太子死了,太后因悲痛过度也晕了,一同送葬的王公大臣全都傻了眼,经过几位王爷和重臣的紧急协商,决定先为太子入殓,再封闭东宫缉拿属官,最后迎接先帝唯一幸存的儿子入宫继承大统。
这一切都是昨天发生的事,原主上午还在王府里装病,下午就被御辇接进宫中,猛掐大腿才敢相信天大的馅饼竟落到了自己身上,什麽都不用做就当上皇帝了。
原主的馅饼在杨善这里却是不得不接的烫手山芋,他轻叹一声,有些明白为何牧峥的忠诚度能达到及格线了。
身为上任君主仅存的子嗣,他是无可争义的下任帝王,即便两位皇叔手上掌握着不少权柄,也无法撼动他的地位。
杨善心中安定了些许,如果朝中大臣都是这麽想的,只要他能做到知人善任,不效仿昏君横征暴敛,劳民伤财,维持统治应该不难,等他回到了原生世界,这边再怎麽样都跟自己无关了。
心情轻松了,食欲也随之转好,喝了三碗面片汤,吃了两个煮鸡蛋,又把十几道小菜消灭一半才七分饱。
杨善从小体弱,顽固性低血糖始终无法根治,食欲也很差,瘦得像只猴子,今早吃的这些快赶上他一天的食量了。
新身体正好相反,胖得都没眼看了,不想年纪轻轻就被三高找上门,饮食还是控制一下吧,吃个七分饱就行了。
见他放下筷子,扶他坐下的两人很有眼色的上前,一左一右架着杨善起身,扶着他往起居的内殿方向走去。
服侍在元和殿的衆人昨天就被内侍省和殿中省敲打过了,今天是新帝第一次接见朝堂重臣的日子,不仅穿着要庄重威严,还要提前在思政殿等候,以此来彰显新帝的勤勉和贤明。
杨善不清楚这麽做是对是错,既然有人说了那就照着来吧,就算出了错也有人可以甩锅,总比他瞎琢磨出来的靠谱。
跟随宫人出了西阁,这会儿天色又亮了些许,能让他把身边人的脸看清楚了,扶着他的宦官名叫小根子,和他同年,是从小跟在身边的玩伴。
宫女名叫木萍,是奶娘的大女儿,大他三岁,也是打小在身边伺候的,原主把奶娘当成唯一的亲人,对这位姐姐也颇为依恋,不肯放她出府嫁人,一直耽误到了二十三岁。
这两人是原主最亲近的仆从,昨天随他一起进了宫,同时入宫的还有王府的总管太监刘成,他是原主母亲留给儿子的,为人严谨干练,时常劝诫小主人行事要注意分寸,原主深恶此人,管理王府事务又离不得他,只能摆出臭脸以示不满。
杨善在心里盘算着怎麽用这三人,太监刘成是个能干的,肯定要留在身边委以重任。
小根子能跟原主对路子,想也知道不是啥好东西,打发远了又担心他会仗势欺人坏他名声,只好暂时留在身边当个跑腿的。
最难办的是木萍姐姐,大齐的女子十八九岁嫁人都算晚婚,二十三岁再想出嫁只有给人当后妈了,她又打小跟在以好色名满京城的原主身边,难免会被人说閑话,万一遇人不淑那不是坑人麽。
杨善在宫人的摆弄下换好朝服,被擡到思政殿前也没想好如何安置木萍,只好暂时放到一边,等有空问过她自己的想法再做打算吧。
第三章
杨善坐在肩舆上,牧峥率领千牛卫护在周围,经过正前方的延英殿,前往斜对面的思政殿。
后宫的西南角是四座由廊桥相连的宫殿,作为皇帝日常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再往南就是分隔后宫和内朝的宫墙,有光顺门和延英门可以通行。
大臣进后宫觐见皇帝时通常会走光顺门,门后就是内书房思政殿,小朝会也经常在这里举行,偶尔才会使用旁边规模更大的延英殿。
杨善坐在肩舆上想着心事,没注意到牧峥晦暗的神色,直到目送他走进思政殿,安排千牛卫守卫在宫殿四周,牧峥又绕殿一周,确定没问题了才回到殿门前站定,丧气的叹了口气。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