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页(1 / 1)
('
想到过去的处境和王爷为保护女儿做的种种谋划,她在心里叹息一声,笑道,“陛下累了一天,怎麽不歇个午觉,额头上的伤还痛吗?”
杨善摇头,笑道,“我来看你和孩子们,伤口不深,上过药就没事了,只是有件麻烦事还得劳烦阿姊辛苦一趟。”
接着他就把太后生病的原因详细讲了,以免皇后没头没脑的撞上去,被骂两句是小,踩中太后设下的圈套可不得了。
皇后听得嘴角直抽,接册封的圣旨时她就听说大典上出现了吉兆,太后谋划一辈子,却在临门一脚时满盘皆输,真龙天子还变成了别人,不气炸才怪呢。
她压下上翘的唇角,轻松道,“陛下放心,婆婆对付媳妇就那几招,我也是在大家族里长大的,应付得来。只是我这里也有件烦心事,还得劳烦陛下定夺。”
杨善惊讶道,“可是孩子们有不妥麽?我没听刘成说啊。”
皇后嗔道,“有刘成眼不错的盯着,能出什麽事。这宫里又不是只有孩子们,陛下也想想其她人吧。”
杨善听明白了,必是原主那些女人又闹妖蛾子了,皇后对下又不好太过苛刻,才找他讨主意。
他头大道,“又是谁出事了?”
皇后掩口笑道,“周侧妃啊,人家原想着让陛下从潜邸亲自把她接进宫,顺便撒个娇求下封后的旨意,昨儿从羽林门进来时脸色就很难看了,今日的圣旨又只封了我一人,这会儿正躺在屋里不受用呢。”
杨善哦了声,并不意外周侧妃的表现,不在意道,“我还能在登基大典上当衆册封小老婆不成,不舒服就让她养着去好了。还有从潜邸带来的女眷,没位份没孩子的不如放出去另配他人,我们多贴补嫁妆,不想归家的就立个寡居户籍,总好过在宫里虚度年华。”
皇后应了声,王府不是第一次放归不受宠的姬妾了,流程她熟悉得很,这次再多填补些嫁妆就是了,最让她忧虑的是另一件事。
她犹豫片刻才开口,“陛下,我娘家那边很快就能接到消息了,我养郡主时身子受损,恐再难生育,他们八成会借着帮我固宠的名义再送个人进宫,还有前朝的大臣,也会以无嫡子为由请陛下广选宫妃的。”
杨善好悬没崩住表情,宫里这些人他还不知如何打发呢,再送人进来不是坑人家小姑娘一辈子麽。
他摇头道,“我们成亲这几年,虽算不上伉俪情深,也是风雨同舟,日子才好过几天就换老婆,那些人是怎麽想的?岳母一家来京城也好,就近看管总好过在地方上闯祸败坏阿姊名声,还有我母家,也要尽快弄到京城来,封个承恩公在府里老实待着吧。”
皇后呵呵直笑,“我也是这麽想的,娘家人远在江南,人口又多,那些个不成气的要是被有心人挑拨了去,指不定闯出什麽祸来,还不如安置在京城派人就近盯着呢。只是嫡子事关重大,朝臣必不会轻易放弃,陛下也要有所计较才是。”
杨善不以为意道,“我有六个儿子了,没出生那三个还得有一两个是男孩,以后看好谁了记在阿姊名下就是嫡子,还选妃做什麽?万一选个太后那样的,这几个孩子都得折在她手里。”
杨善不是几个孩子的亲爹,偏爱在他这里是不存在的,只会择选最贤能的那个当太子,皇子里面要是没有好的,甚至不排除在两个亲王府里挑选,当然这种话是不能说出来的。
皇后抽了口气,惊道,“陛下,切不可乱说。”
杨善正色道,“我就是这麽打算的,无嫡子未尝不是好事,皇后帮我盯着几个孩子,一是保护二是择选,但切记不要掺和到里面,你是一国之母,即使不入局也是最终胜利者。”
皇后感动得眼中泛起泪花,强忍着才没掉落,她自坐榻上起身,郑重的伏身拜倒,“臣遵旨。”
杨善主动交底就是为了跟皇后达成同盟,他可不想跟大臣们斗智斗勇的同时还得分只眼睛关注后宫,只有皇后心里安稳了,才能帮他管理好后宫。
他起身扶起皇后,两人相视一笑,关系前所未有的和谐,杨善笑道,“还要委屈阿姊一阵子,等搬进玉坤宫那天再办个隆重的封后大典。”
皇后笑道,“只要陛下有这个心就行,我听王大内监说过后宫的情况,前几年花费甚巨,内库已尽了小半,后宫还有太后要奉养,孩子们也不能受委屈,不必为我多费心。”
杨善摇头道,“我知阿姊的心意,但封后大典是正事,再省也省不到这上头,延期举办已经很委屈阿姊了。”
皇后被哄得心花怒放,两人说了会儿后宫的事,又招来几个孩子给杨善请安,七个孩子中最大的四岁,最小的才八个月,都是天真不知事的年纪,原主对孩子从没好脸色,小家伙们见到杨善都有些怯怯的。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