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页(1 / 1)
('
送走吴中书,不多时代理户部尚书万勤耕又来了,他已算清救援风灾所需的钱粮布帛,连同所需工匠和明年的种子缺口也估算出来了。
杨善翻看着奏折,喜得连连称赞,他就喜欢这样能干又利落的人,官员要是都像万勤耕这样,皇帝躲在后宫当木匠朝廷都倒不了。
万勤耕自谦几句,又道,“不知陛下打算何时派许将军支取钱粮,眼看天越来越冷了,还是尽快赶过去为好。”
杨善赞同道,“你回去準备,我这就宣许将军进来,点清钱粮数目,争取明天就出发。”
万勤耕伏身领旨,快步回去準备了,等不多时许敢又应宣进入思政殿。
见他脚步匆忙,杨善指着椅子让他歇会儿,笑道,“牧峥那小子打上午就没影了,你们商量这麽久,想好如何赈灾了麽?”
第二十二章
许敢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赧然道,“商量妥当了,对我们而言运送钱粮并不困难,沿途都会有府兵接应,到尹州后再以工代赈,老幼无偿救助,青壮年则必须干活才能换取所需之物,清理废墟,修建临时住处,制冬衣这些活计都交给灾民完成,如此即可救济他们,又能避免某些人吃饱了拉帮结派没事找事。”
杨善也没有赈灾经验,小时候家乡受过一次洪灾,水刚没过家门就被兵哥哥接走了,在板房住了半年,回家时房子已经焕然一新,对灾难唯一的记忆只有兵哥做的红烧肉贼香。
听许敢说出以工代赈,他的心就放下一半,权谋小说里男主赈灾用的都是这一招,具体细节他也不敢瞎指挥,只交待道,“万勤耕已经把赈灾所需的钱粮等物核算清楚了,你即刻带人去户部支取,记得多带些人,清点明白了再签收,仔细某些人使阴招。还有,到了尹州要是遇到发难财,借机中饱私囊,不听调遣的官员,你不要当场发难,一切以赈济灾民为先,把名字记下来回头再跟他们算账。”
许敢伏身道,“臣遵旨。”
杨善扶起他,笑道,“你这一去少不得会有閑言碎语扰乱视听,无需在意那些谗言,我是相信你才会点你办差,只管尽心做事就是。连夜点清赈灾所需,明日就出发前往尹州,要辛苦许将军一段时间了。”
许敢感动得热泪盈眶,接过万勤耕写的清单,以及杨善的亲笔手谕,豪情万丈的出去办差了。
杨善看着他又猛涨一节的忠诚度,心说武官真好骗,要不是有系统在,他才不敢轻易相信人呢。
尤其是领兵在外的武将,哪下子神经搭错线,带大军进京把皇帝剁了都有可能,想想都刺激。
许敢才离开,礼部尚书踩着点就到了,申时是尚书省六部教导杨善处理政务的时间,今天刚好轮到礼部。
礼部尚书是个干瘦的小老头,姓焦名缘,六十多岁了依旧精神矍铄,两只绿豆小眼精光乱迸,一看就知道不好惹。
原主很怕这个人,王侧妃是他的外孙女,为了自家孩子不受委屈,没少警告恐吓原主。
杨善在他的注视下也有点绷不住,讪笑道,“焦尚书请坐,我打算封王侧妃为贤妃,把育有子嗣的妃嫔交给她管理,你以为如何?”
焦尚书收回目光,谢坐后才叹息道,“我对那孩子一直很愧疚,要不是为了压制焦氏一族,先帝也不会把我外孙女指给个浑人当侧妃。没想到老夫也有打眼的时候,要不是亲眼所见你这几日作为,谁能想到你小子藏这麽深,能成为四妃之一也算那孩子幸运,我对女儿女婿也能有个交待了。
我焦家和女婿家不会图那登天之幸,别人可不这麽想,中宫无嫡子是不小的隐患,用不了多久那些人就会出手的,陛下心中也要有所计较才是。”
杨善讶异道,“出手是怎麽个出法?我还在父孝中,他们还能逼我在孝期选妃不成? ”
焦尚书冷哼一声,“原来陛下也知道守孝,之前先帝停灵,你只守几天就装病躲回了王府,要不是先太子早夭,御史台才不会放过你。新帝孝期选妃在历朝历代也不是新鲜事,太宗皇帝就选过,既然有例可循,陛下就没有推托的理由。”
杨善理直气壮道,“回王府怎麽了,在太后和先太子面前装孝子,是嫌死得不够快麽?太宗孝期选妃是因为子嗣不丰,我都六个儿子了,还选一群白吃饭的进来做什麽,况且我跟皇后少年夫妻,还能为新人废了发妻不成?”
焦尚书冷笑道,“影响不到陛下,还不能对皇后娘家动手麽,我大齐总不能有个母族获罪的皇后吧。”
杨善心中一凛,啧道,“防不胜防啊,我以为已经足够小心了,还是防不住居心叵测之人。”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