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页(1 / 1)
('
最好穿来个李世民那样的千古一帝,他肯定把皇位双手奉上然后逍遥快活去,傻子才愿意全年无休,天天跟一群老狐貍斗法呢。
杨善忙得脚打后脑勺,新麻烦又拖家带口的来了,原主的母族被地方官员一路护送进了京城。
杨善在浴堂殿东边的温室殿接见了他们,命人扶住原主的外公外婆,只受了舅舅一家的礼。
舅舅比原主生母小上几岁,四十出头的年纪,舅母跟舅舅同岁,缩手缩脚的一眼就能看出家境寻常。
两人有一儿一女,儿子小杨善一岁,已经娶妻了还没孩子,女儿今年十四,长得有几分姿色,只是搔首弄姿的,没有表弟的小媳妇看着顺眼。
外公一家从没见过原主,落坐后也不知说些什麽,杨善翻看七人的面板,忠诚度都很高,品德值只有舅妈和表妹在50以下,其余都是70以上,很不错的一家人。
杨善主动开口道,“外公外婆和舅舅一路辛苦了,以后就在京城住着,冬至那天去皇陵祭祖,我会册封外公为承恩公,外婆封为超品夫人,府邸已经準备好,以后就劳烦舅舅代我在长辈跟前尽孝了。”
听说自家能得个国公爵位,两位老人和舅舅激动得面色通红,双手都没处放了。
舅妈却脸色一垮,小声道,“你舅舅这麽大个人了,总不能在家里待着吧,你表弟和表妹好歹是皇亲国戚,亲事总不能比旁人差吧。”
说完她就白了儿媳妇一眼,还给女儿使眼色,让她往皇帝身边凑。
外公率先沉下脸来,“你怎麽说话呢,孙媳妇的娘家与我们家世代交好,爷爷又是平叛时牺牲在战场上的,你也别打着把孙女送进宫的主意,我们家已经有一个女儿死在宫里了。”
舅妈被训斥得老脸铁青,表妹也泪汪汪的眼看就要哭出来了。
杨善懒得搭理她们,笑道,“原来是烈士之后,常翰林拟旨,封表弟妹为乡主,表妹也封个乡君好了,说亲时能方便些。表弟平日都在做什麽,是学文还是习武。”
听老婆受了封赏,表弟喜得对杨善不住拱手,憨笑道,“我读书笨得很,只跟祖父和父亲学了些马上功夫。”
杨善点头,看他高大威猛的体格子也不像读书人,他提议道,“要不先去九城兵马司见习几个月吧,让赵提督帮忙评估一下,找个最适合你的位置。”
不待其余人谢恩,小表妹就不满道,“为何我封的比大嫂低一位,明明我才是陛下的亲人。”
见母女俩满脸忿忿,杨善笑道,“我乐意,我是大齐君主,你的生死封赏只在我一念之间,记住这一点,懂吗?”
他的话听着是在教训表妹,实则是警告外公他们老实点,一家人噤若寒蝉,因皇帝是自家外孙而生出的得意被吓得涓滴不剩。
杨善笑得更加和气了,“一家人不用外道,我叫皇后带孩子们过来,一起吃个团圆饭。”
看到皇后和皇子公主,外公一家更拘谨了,用过膳后他们出宫,杨善送皇后和孩子们回储秀宫,皇后感慨道,“不愧是陛下的母族亲人,端正守礼看着就尊重,我娘家人能有他们一半就知足了。”
杨善呵呵笑道,“外公舅舅和表弟小两口都很好,舅妈和表妹可差多了,是被我唬住了才老实的。”
皇后猛点头,“就是这样,我娘家来了以后也请陛下帮忙敲打一二,我的话他们未必肯听,只有陛下才能镇得住他们。”
杨善安抚道,“阿姊放心,我不会让任何人伤害到你和公主的,封后大典就在三天以后,可都準备好了?”
皇后笑道,“都準备好了,有礼部殿中省和王林寿在,不用我费多少心,大典过后就能册封妃嫔,孩子们也不用关在储秀宫了,就是不知我娘家能否赶在大典前进京。”
她的话音还未落,就有宦官送上了请见帖子,皇后的母族赵家二十七口都进了京,请求进宫拜见皇后。
皇后傻眼道,“二十七个人?我娘家有这麽多人吗?”
杨善好笑道,“来就来呗,封个承恩公,让他们在府里待着去好了,我派人留意着,像我外家一样,把有出息的小辈提拔几个就算尽心意了。
你要是嫌麻烦也不必全见,下道懿旨请岳父岳母和两位大舅兄进来就行,安排好用膳时间再派人通知我,总要给长辈接个风才合礼数。”
皇后展颜道,“辛苦陛下了,这样一说我心里就有章程了。”
杨善不放心道,“保护好公主,别让外人抱我闺女。”
皇后气道,“怎麽就外人了,外公外婆抱下外孙女怎麽了,你没事就爱瞎操心,再这麽惯下去那丫头还不得上天啊。”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