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页(1 / 1)
('
几个孩子还是不知愁的年纪,听说可以自己布置住处,用过早膳就跑到朝阳殿挑屋子,连刚退烧的老四都裹着厚斗篷跟过来了。
杨善让刘成只管看着就行,随便他们折腾去,反正是自己的住处,哪怕布置成废品站也随他们去。
宫里的事暂时传不到外界,官员放假期间也干扰不到宫里,杨善难得清閑几天,整日陪孩子们在朝阳殿折腾。
几个小的见兄长们都有了自己的住处,也闹着要搬过来住,反正地方足够大,杨善就给包括公主在内所有孩子都指了间殿阁,想何时过来玩都行。
安静日子才过了几天,正月初十,南狄三公主率领的使节队伍来到京城,随队的商人让城里更加热闹起来,同时也意味着朝廷上下的新年假期提前结束了。
杨善命鸿胪寺接待外宾,召集几位重臣到思政殿,商议如何应对南狄来使。
把南狄国书交给内谒者,让几位大臣传看,他沉声道,“南狄的目的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老国王不想三公主跟长子争王位,就想把烫手山芋丢给我大齐,这是把我当成傻子耍呢。”
衆人也不赞成纳南狄公主进后宫,她们从小学的都是帝王之术,同样拥有竞争储君的资格,进入后宫也不会安分当个妃子,这位三公主大家都见过,端得是貌美如仙,万一皇上被她迷住,那热闹可就大了。
他们心里早已準备好了两套预案,皇上不受美色影响当然最好,万一被美人所迷,也要极力打消他这个念头才行。
听皇上明说不想纳南狄公主进后宫,一衆老狐貍也没彻底放心,男人麽,大家都懂的,看到美豔无双的三公主或许就改变主意了,因此他们的建议都很保守,端看见面后皇上如何反应了。
杨善听从大家建议,把招待宴会安排在城外的华清宫,自从建成后他还一次没去过呢。
至于如何跟三公主商议开商路的事,也要见过本人,明确她有争夺储位的能力,他才好暗中支援,借由她的手让南狄陷入内斗。
几句话就敲定了接待事宜,李侍中又提出一件大事,吴中书致仕后中书省长官空悬,新年伊始两位宰相只余一位,这可不是吉兆,总要赶在大朝会之前选出个暂代之人才行。
杨善还真忘记这件事了,不过人选却是现成的,他赞同道,“李侍中说的是,那就由焦尚书接任中书令一职好了,他的年纪资历都是最合适的,礼部尚书就由左侍郎暂代。”
他之前还遗憾焦尚书这样的能人无法一展才干,机会这不就来了,迦国人还真是功德无量啊。
李侍中早已準备好了几个人选,只等杨善点头后提出来,没想到他会直接指定中书令的继任者,还是个完全挑不出错的人。
焦尚书不仅资历能力足够,同时还是贤妃的外祖父,贤妃可是后宫仅次于皇后的二号人物,不仅他不敢反对,连两位亲王都不好开口了。
焦尚书没料到皇上会指名由自己接任中书令一职,他入朝为官几十年,自认能为不比任何人差,就是脾气太硬,不肯媚上更不愿结党,才会做到礼部尚书就到头了。
他能看出皇上也不大喜欢自己,甚至还有些畏惧他的硬脾气,没想他竟愿意提自己上位,足见其气度之宽宏,难怪登基那天会有金龙淩空,有真命天子降临,何愁我大齐不兴。
焦尚书向杨善伏身谢恩,接下中书令一职。
礼部左侍郎也随之伏身,谢恩的同时还不忘提醒道,“陛下,三月初就要恩科了,还请陛下提前拟定题目,以便礼部录制成签,发放给考生。”
杨善心里咯噔一声,突然想起雍正王朝里的情节,四四登基的第一次科举就是因为题目洩露,不仅让朝廷丢了大脸,好像还砍了张廷玉的弟弟,礼部左侍郎提出此事,是否另有目的呢?
回到紫宸殿,坐在仍在熟睡的牧峥身边,他还在思索这件事,询问系统,【你记录的清流系名单中可有礼部左侍郎麽?】
系统回道,【没有,但礼部左侍郎出身琅琊诸氏,是齐国上等世族之一。】
杨善叹气,【那不是更麻烦麽。】
牧峥被他的叹气声惊醒,紧张的问道,“陛下可是又有烦心事麽?”
杨善抱歉道,“吵醒你了?没什麽事,就是礼部提起为恩科拟题的事,我心里有些乱。”
牧峥坐起身接过宦官送上的温水,抿了口才奇怪道,“科举拟题按常例来就行了,陛下要是拿不定主意,就去翻看一下往年的科举题目,依样写几个就行,为何会心中烦乱?”
杨善也说不清为什麽,听说左侍郎是十大世族出身,他心里就像装了个报警器似的,嘀嘀响个不停。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