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朱雄英的疑惑(2 / 2)
朱樉盘腿坐在茅草上,对一脸好奇的朱雄英说:“想问什么,问吧。”
朱雄英学着朱樉盘腿坐着,双手撑着下巴,托着脑袋想了想,小声地问:“二叔,我记得锦衣卫的铁律是您跟父皇订制,凡是触犯的都得死,为什么你会留毛骧一命呢?”
朱樉看着朱雄英认真思考的样子,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但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朱雄英的问题,而是反问道:“雄英,你觉得如今大明的律法还有规定完美么?”
朱雄英皱起眉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随后又摇摇头,道:“父皇跟二叔算是开创了历代王朝制度的先河,虽然制度上都是为了百姓与大明的发展。但凤阳就是一个例子,总有人能钻律法制度的空子,至于完美不完美,我也说不上来。”
“雄英,你记住,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律法以及制度,哪怕在完善,也有人能找出漏洞。这是因为律法以及制度都是人来操纵的。是人就有七情六欲,也讲究远近亲疏。打个比方,有一个恶人杀掉了一位母亲,那母亲的儿子又将恶人杀掉了,那么这个案子交给你,你会怎么判?”朱樉缓缓的说道。
听到朱樉的问题,朱雄英为难了,一方面是儿子为母报仇是孝,另一方面大明律是法,于情于理不应加罪儿子,但又不能不顾大明律法。如果按照律法,儿子杀了人必须受到惩罚;但从人情伦理上来说,儿子的行为又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样的情况让朱雄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如果那个恶人的孩子再把那个儿子杀掉呢?如此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每一次的杀人都有其理由,但律法却不能因此而改变。
看着朱雄英纠结的样子,朱樉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雄英啊,你要明白一个道理,律法与制度是用来维护大明的秩序、保障百姓的重要工具,但它们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规则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不能总是躺在先人的功劳簿上,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的形势和挑战。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如果我们的律法和制度跟不上步伐,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效力。因此,我们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大明的发展和百姓的需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