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页(1 / 1)

加入书签

('

导演看了眼节目组借来的那件八万多的大家伙上面数不清的琴弦,再听许壬和宁妄这麽一唱一和地说着,心都凉了半截。

说好的困难重重呢!

没有困难哪来的看点啊!

“而且,”宁妄还以为自己记错了临时用手机查了一下,“这里写着,箜篌是从西域传进来的,你看这里写了‘自波斯传入’,那就是伊朗了吧。虽然在我们国家传了两千多年,但严格来说也算不上正统民乐?”

导演:“……”

“敦煌壁画上有不少关于这个的记载,而且箜篌最盛行的时候应该是唐代,后来到宋代就渐渐失传。”许壬看着资料补充,“也算得上民族乐器吧。”

感觉自己被这两个人一唱一和玩弄了的导演,“做你们的乐器去!”

“啧,事前功课没做好,恼羞成怒了。”宁妄精辟总结。

导演虽然气着了,但在一旁听她们说话的老师看起来倒是很愉悦,谁能不喜欢见多识广又热爱学习的学生呢。

老师朝她们两位招招手,“那我们就做个二十三弦的,虽然弦比较少但也不好做,快点开始才能赶得及。”

其他两组见状也赶紧去问制作乐器的老师有没有这种偷懒的方法,但都得到了否定的回答。

黄繁和周羽的那位制作竹笛的乐器老师更是笑开了花,“你们费那个劲,咱们上山砍个竹子下午就能做完了,还不如勤快点赶紧完成了。”

唯一不能偷懒制作又繁複的林子闳和凛冬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早知道还不如不跑那麽快,现在反而成了最慢的了。

这位箜篌老师姓沈,从小就开始接触箜篌,长大之后更是为了传承发扬这一门乐器学会了制作箜篌。

“现在太多的人都只知道竖琴不知道箜篌,都是从原始弦类器乐演变而来,箜篌在我们国家传承的历史其实更长久一些。”

沈老师一边带她们去选木材的地方一边在路上进行了一些关于箜篌的历史知识讲解,比网上的资料还要详细不少。

讲解的时候她神情一直挺严肃的,节目组的工作人员都有点怵她。

不过碰上的恰好是完全不怕这个的宁妄和也很冷脸的许壬,两个人倒是对这位头发半白的沈老师挺有好感的。

就感觉匠人好像就应该是这样的,具有传承和发扬传统的历史责任感,很认真地做好手头上的事情。

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这两人也变得格外认真起来。

为了加快整个制作的进度,她们分工一个人负责制胴一个人负责琴头琴尾的制作,从早上做到晚上,就连午饭都是沈老师看见她们两个居然没饭吃硬是逼节目组多给了两个盒饭。

这两人还都潦草地吃饱就继续坐在木工台前对着那堆木头敲敲打打。

本以为这一段艰难会成为看点的导演接到工作人员反馈匆忙过来,木工工作室里这两人一人占了一张大桌子,戴着护目镜,眼前是一大堆木头刨花。

许壬正在刻琴尾的雕刻,宁妄则拿着纱纸在不停地对琴的胴体进行打磨修型,从头到尾连头都没擡,一直低着头认真干活。

整个直播间除了干活的声音以外根本就没有一点儿别的声音。

直播间只剩下许壬的死忠粉还愿意呆着,就为了多看她们平时总是神隐的偶像多几眼。

“导演这样不行吧?”工作人员是看着这个数字从二人三足的高峰跌到现在的低潮的,“你这安排也太无聊了。”

就连负责指导制作的沈老师都到点下班回去吃饭了。

导演刚刚还在参观另外两组的鸡飞狗跳,他看着这边安静的两个人快裂开了,“我哪知道她们能搞得这麽认真!”

这头导演愁得眉毛都要掉下来了,那边许壬放在木工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了一阵铃声,把认真想法子的导演都吓了一跳。

许壬听见这铃声之后放下手上的活把铃声摁掉,看了眼在另一张桌子还全神贯注的宁妄,默默摘下了护目镜离开了木工工作室。

导演赶紧招呼着直播的人,“快快快,跟上去,看看她去干什麽。”

许壬一个人从木工工作室走回了她们住的地方。

客厅里,最先做好笛子终于重获新生的周羽和黄繁一人抱了一碗泡面在那里吃得正欢,看见她打了个招呼,“许老师回来啦!”

许壬跟他们点点头,看了眼他们手里的泡面,“你们晚饭就吃这个?”

“有得吃这个很幸福了!”周羽捧着热腾腾的泡面感慨,“之前那几期不是强制要求我们做饭,我们两个人都不会做,差点没给我们吃食物中毒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