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页(1 / 1)
('
是一只小巧的布囊。
卫骧眯了眯眼,“她还未走远,给她一并送去。”他转身欲走。
“大人。”文鸳唤住他,“府里的东西姑娘什麽都未带走,这只布囊应当是姑娘留给大人的。”
他一愣,伸手接过。布囊极其轻,拿在手中并无分量。
却忽然想起了什麽,他打开了布囊。
囊中之物他再眼熟不过。
是那只平安符。
兜兜转转,她又将其留给他了。
卫骧苦笑。
在安庆府时尹禾颜总说她这个妹妹心软的很。
怎麽到了他这儿,心又这般硬。
第117章
尹昭清抱着行囊缓缓行于闾巷间, 这条街是应天府最为繁盛之地,她再熟悉不过……此街自朝天宫伊始,经下街、裕民坊,再至上元、中正街, 待到了太平街, 便能看见皇城了。
从前她无趣时常偷偷等在太平街, 那是父亲下值回府的必经之路。不同于另五部,刑部居于外郭城,需走过太平门穿过太平街便才能入内城。
可父亲从不觉着繁琐, 还常与她说他觉着“太平”二字寓意极好, 朝也太平,暮也太平, 天下太平,人间皆安。
他还说若是每日多走上几遭, 尹家能太平, 他的昭清也太平……
他如此心诚之人,老天怎就没让他如愿呢……
她收回目光,那宏丽的琼宇落在了身后。皇城明明近在咫尺,可却可望不可及。
卫骧说得不错,她与那些朝中权贵确为云泥之别,或许终此一生都不可及。他们或将她视为蝼蚁, 高高在上主宰着她的生死, 又许是根本不将她放在眼里。
可蝼蚁又如何,洪流都沖不垮的千里之堤又何尝不是溃于蚁穴……
……
“咳咳。”
扑面而来的尘土呛得她猛地咳起声, 院子荒芜, 虽只一年有余未曾打理,可因了无人迹, 就连在初夏之日中都觉着清冷。
她骗了卫骧,父亲并无什麽院落,这方栖身之地是尹姝一家的,是她祖父赐予尹姝祖父的,但因他们常居于尹府,府外的这处院子不常来倒是显得荒废了些,不过好在院子僻静,除了尹家人并无人知晓。
院子不大,连卫府的那一方莲池都比不上,可她却已知足。院中种着一株梅,傲霜斗雪的姿态已然不在,徒留了一株腐朽的枯枝兀自挺立。
屋内积下尘土结了蛛丝根本坐不下,她一人拾掇着直至日落西山。眼见着窗外天色愈深,她忙揣上钱囊往外去。屋里实在拣不出什麽来,不说吃食,连火烛与柴禾也无,她需得趁着下市前去。
“哟,这是哪家的姑娘,瞧着有些眼生?”
尹昭清才阖上门就见一妇人走来,上下打量了她一番。她警惕,也不敢与人多说话,只是微微颔首。
“姑娘住在这院中?”妇人笑笑,指了指与她才隔了几丈的院子,“我就是那户人家的,你唤我封二娘就是。”
“封二娘。”尹昭清喏喏唤了句,“我还有事,就不叨扰了。”
“姑娘可是要去市肆买杂物?”封二娘见她背了个篓子,也猜到了些许,“晚咯,都这个时辰了哪还赶得上,还是别去了。你缺什麽只管与我说,我去家中给你拣些来。”
“不……不劳烦了。”尹昭清连连摇头,“我走得快能赶上。”
“哟,姑娘不知今日是七月初一吗,鬼门大开的日子,哪有人在外久留,早早就收起摊儿回去了。”
七月初一……她险些忘了。
“要我说,你就随我去家中走一趟,你拣些今日要用的先凑合着,你若是有些顾虑,那你就在家中等着,我去给你送来。”封二娘眼见着尹昭清满眼欢喜,并不生分。
“封二娘!”尹昭清忙唤住她,见自己也改变不了人主意,改口道:“不,不劳烦您再走一趟了,我随您去,今日多谢您了。”
“说的什麽见外话。”封二娘笑笑,“有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日后说不準还要仰仗你呢。”
“哪里。”
这封二娘实在喜人,一面往她篓中装着,一面还嫌她这篓子小了些。
“这火烛是年关时买的,如今都还未用完,你一并拿去。”
“这几身衣衫是我那已出嫁的女儿的,她三年也来不得一回,我年年给她备着,回回弃置,不如给了你,我瞧着姑娘你身形与她也相仿,穿着正合身。”
“褥子你也带上,这两日要落雨,夜里凉,垫着厚实些。”
“这伞你也拿回去,也是我女儿的。”
……
尹昭清手中之物愈发多起,有些难为情,“封二娘,够了够了。”
封二娘家中好物都被寻了出来,也不知是不是怕她嫌弃,样样簇新,不见陈旧之色。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