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页(1 / 1)
('
“是——”
……
人已走了许久,可尹昭清还是不敢动弹,也不知是蜷身僵直还是方才那句话的缘由,她双臂撑在地上已在发颤。
此时她敢断定,那二人口中所寻之人必定是她。
他们是如何得知她蹤迹的?为何会寻去荣宝斋?
一想至此,她忽而觉察有一事更不对劲。
那二人来时问的是于回舟可有来过荣宝斋买元书纸?
元书纸?
他们又是如何知晓于回舟买的是元书纸?
……
不好!
于回舟出事了!
第131章
尹昭清来得稍迟了些, 彼时尹府外已围了乌泱泱一群人,人头攒动,她根本看不清尹府衙内境况,她顾不得旁人的埋怨与叱责, 压着头往人丛中挤身而入。
昨日还就在她身侧的于回舟此时跪在堂前, 他一身囚衣, 污.秽不堪,她都辨不清那究竟是污泥还是已干涸的血迹,他束发散乱, 还粘着狱中的草木灰。常樾与他无异, 二人虽跪着,可直着身, 并无屈服之意。
尹昭清眼眸剎那而红,藏于袖中的手攥得似要逼出血来。
“这究竟发生了何事, 可有人说道说道?”身后已传来躁动, 赶得迟的几人不知前因后果,在人群中出声。
“就是这人,听闻是义庄的仵作。前两日城中那番大动静,就是他闹出的。”
“当真?如何查到的?”
“听说府尹大人瞧出那些散遍全城的字条是用元书纸所制,他便派人去城中盘查,果真叫他查出这仵作去荣宝斋买过纸, 又寻了掌柜的账簿一对, 那日就这一桩元书纸的买卖,如今证据确凿, 他百口莫辩。”
“只凭这纸就给人定罪?”有人出声, “若只是偏巧赶上t了,岂不冤枉了人?”
“自然还有证据, 哝,这不来了,等着吧,这仵作将事儿都捅到皇城了,一百杖怕是都不足以抵罪。”
正堂左右各坐着一人,左座是督察院左都御史邓庭玉,而为右的正是府尹万兆兴。万兆兴眼尾垂吊,尾梢的锋芒有种不怒自威之势,“于回舟,本官再问你一回,这些你可认得?”
有差役擡着一箩筐上堂,将筐中之物尽数倒出。
站在衙外的尹昭清一眼就认出那是被蜡封的字条,前两日他们将其抛入秦淮河中,眼下这数目,看来已被捞起十之八.九。
于回舟死死盯着那些字条,一言不发。
万兆兴见他还不肯认罪,便擡手又命人将东西呈了上来,是一张纸,上面印有于回舟双手完整的掌纹。
万兆兴起身走到案前,拾起一枚被蜡封起的字条,“于回舟,本官在衆多字条中寻到一封蜡上留有手纹。”
他又拿起印有掌纹的那张纸,“本官已派人验过,封蜡上的手纹,正是你左手第二指,眼下你可还有话要说!”
于回舟怔怔地看向那枚封蜡,双目突然赤红,他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邓庭玉见他沉默,恨声道:“简直荒唐,你可知此行径该当何罪!本官问你,所有事是不是皆是你策划?”
于回舟紧抿着唇,他也不知为何,忽而察觉背后有一道熟悉而炽热的目光,他缓缓侧过身看去,在堂外一衆人中他一眼便看了那张熟悉的面容。
尹昭清赤红着一双眼,朝他摇着头。
“本官在问你话!可有同党!”
于回舟回过身去,“是我策划,但无同党。”
万兆兴拣了两张字条摆在于回舟面前,“无同党?这字迹分明是两人所留!你又在替谁包庇!”
“还有一人是我!”跪在另一侧的常樾忽而开口。他停直腰板儿,毫无畏惧之色,“这字条是我所写。”
尹昭清立于人群中,她耳中嗡鸣,周遭此起彼伏的声响剎那尽褪,就连指甲掐入掌心也不觉疼痛。
邓庭玉沉声:“你二人为何要造谣生事,是有何企图!”
“造谣?”于回舟仰起首看向他,“纸中字字为真,绝无虚言!”
“仲孙贺之死一年多前就已定案,有刑部立下的文书卷宗,你说不是就不是了?你说仲孙贺是被火铳所伤,证据呢!”
于回舟紧咬着牙,一字也不肯透露。
邓庭玉冷笑,“万大人,你也瞧见了,他无凭无据便造谣惑衆,若奸徒不抵罪,这世上怕多的是诬陷他人之人。依大明律,惑衆罪主犯施以斩刑,从犯当杖一百!二人既已认罪,那便扣押至刑部,择日处置。”
“邓大人。”万兆兴擡手拦住了他,“这二人未涉命案,不及徒刑,刑部无权处置,因而仍需得暂留于尹府。”
“此案圣上已交由本官全权处置。”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