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页(1 / 1)
('
云真子拱了拱手,回答道:“在下前来寻李荣发李捕头的,请问他可在?”
门房衙役听罢,立马陪笑道:“哦,找李捕头?你们先候着,我去给您通报。”
片刻后,李捕头便将云真子师徒引进了大理寺。
他们穿过长廊,进入后堂,便看到满墙一幅江崖海水的织锦壁画,大气磅礴。屋子正中,衣帽架上挂着锦绣绛纱袍,顶着展脚乌纱帽,正气堂堂。
三人大气不敢出,恭恭敬敬的在此等候。
大理寺卿一边系着长袍上的系带,一边打着哈欠,迈着四方步,不紧不慢的进来。
李捕头连忙上前拱手作揖:“大人。”
云真子也跟着慌忙见礼。
大理寺卿进屋站定,清了清嗓子:“啊,事情都清楚了吧?”
李捕头侧身立在一旁,恭敬的回道:“回大人的话,昨天都已同云道长交代了。”
大理寺卿走到衣帽架旁,“知道怎麽办了吗?”
李捕头小心的解下衣帽架上的绛纱袍,“他们都是行家,不会有差池。”
“这件事情要办的体面,上不能愧对朝廷,下不能亏待百姓,中间要对的起良心。”大理寺卿站直身体,展开双臂,跟李捕头说道。
李捕头唯唯诺诺,仔细的伺候着大理寺卿穿衣。
大理寺卿擡眸扫视一眼师徒二人,不紧不慢的说道:“这位道官,是哪个宫里边的啊?”
云真子赶忙说道:“回大人,贫道乃是城外三十里三清观的住持,听闻府上家宅不宁,特来相助。”
大理寺卿点头笑道:“三清观的啊,我与你们老观主有旧。
想当初三清观也是香火鼎盛,不过近些年世道艰难,京师渐也少有耳闻了。”
他又指了指云天青,继续说道:“俗话说嘛,雏凤清于老凤声,複兴指日可待啊,哈哈。”
云真子也连忙陪笑。
大理寺卿穿好衣服,戴好乌纱帽,挺着肚子端了端腰带,吩咐了李捕头一句:“带他们去做事吧。”
说完,他便头也不回的走了。
片刻之后,云真子回过神来,拉着李捕头说:“这钱呢?还没谈钱的事儿呢?”
李捕头打起了哈哈:“你给公家办事,还会少你银两?”
云真子慌了,“那不行啊,皇帝还不差饿兵呢,更何况这法事还需要些物品,这不一样的品阶不一样的价钱哪!”
李捕头不紧不慢道:“你先报个数目,回头我跟账房申报一声。”
云真子问道:“你们打算在哪儿办呢?”
李捕头指了指门口,“就在那儿,大理寺前院。”
云真子继续问道:“你们準备为谁办?”
李捕头伸了指头,算了算,“户部涉案的,有十几口吧。”
云真子想了想,问道:“那打算办几天呢?”
李捕头琢磨了下,说道:“七天吧。”
云真子掐指一算,“一共九十两银子。
你看啊,采买物品二十两,七天道场七十两,总共九十两。”
李捕头挑眉,“咱们都是老熟人了,你也知道如今的情形,连饷银都艰难,你这九十两是不是太多了?”
云真子道:“正因为咱们是老交情,所以我才给你报了个最低价。
你看我几时狮子大开口过?
连这都不行,算我没来!”
李捕头拉住云真子,“得得得,我这就去找账房申报。”
不多时,李捕头便从账房拿了两张银票出来,他四下看了看,寻了个没人的角落,揣了一张在怀里。
李捕头拿着剩下的那张银票,眉开眼笑的走入后堂,对云真子说道:“托您老的福,一路顺风啊。
我们大人大方,账房也痛快,我当捕头许多年,还从未见到如此水到渠成之事!
他们这是看您老的面子,多给了十两作辛苦费,接下来,事情一定要办的漂亮,大家脸上都有光。”
云真子一边接过银票,一边说道:“那是,多亏您举荐啊。
咦?这是永盛钱庄的银票,怎麽不是你们的官票?”
李捕头左右瞧了瞧无外人,掩着嘴对云真子悄声说道:“官票不如这个好使,现在六部都在节衣缩食呢,这个是御前特批的。”
云真子拱手笑道:“那就有劳大人了,我现在就去采买所需物品。”
李捕头拿了两块腰牌递过去:“那就赶快去吧,我已经跟门房交代了,你们进出衙门只管走偏门,拿着这个临时的腰牌,保证无事。”
第 3 章
云真子发动道观里的道士齐心协力,不多时便在大理寺宽阔的院子内搭起一座道场来。
在道场的正中央,设了祭台,上面摆放着符纸、令牌和法器,供奉着神像。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