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页(1 / 1)
('
淩云风弯下腰将散落一地的奏折一一捡起,来到司晋帝前,将奏折重新放于书案上,司晋帝掐着太阳穴,一阵头疼,瞧见眼前人,叹了口气,缓缓道来:“今日西北来报这,匈奴约十万大军压在我九洲与匈奴的界线之上,不断的挑衅驻守的士兵,你说说他们此举是否有开战之意?虽说我九洲自一统以来,国泰民安,再无战乱,但战争只会给百姓带来无休止的痛苦,无数人将毁于此战乱之中,身为九洲的君主,这天下的帝王我自不会愿将土地割让分毫!”
淩云风一怔,朝廷还未知晓边疆所发生之变故,若是加上这十万大军,淩云风想,这边疆想是又出了什麽新的变故,眼下局势越发的动蕩,此案必须尽快告破,从京城脱身,唯余寄希望于父亲能够力挽狂澜。
“云风相信陛下之愿会实现的。”
司晋帝扔下了手中的奏折,擡眼问道:“今日为何事进宫?”
淩云风道:“自是为了太子之事与秦小姐之死。”
说到这,司晋帝神色莫测,道:“你且说说目前所调查到的情况。”
淩云风道:“此事涉及多方,非云风一人能决断之,陛下朝政事务繁忙,本不想增添陛下之繁琐,但此事错综複杂,涉及太子,二皇子,四皇子以及六皇子,祺妃娘娘与梅贵妃娘娘,秦大人……云风实不敢轻易做主。”
说到这,司晋帝的脸色实在不太好看,但他并未从中掐断淩云风之言,想来是心中早已有数,但真实落入耳中之时定然尤觉刺耳。
“在此事中朕谅你所有之过,你竭尽全力去调查此事,无论结局究竟为何,朕都会放你南归。”
淩云风微愣,他所言并未透露一丝归家之事,此事若是放在如今之事前头,司晋帝定不会轻率而谈,“陛下所言,云风定然记在心中,只是……”
司晋帝知晓他心中所犹豫之言,平静道:“朕是天下之主,是天下之表率,此事无论是为民还是为这九洲朕都必须答应。”
“如今这天下风起云涌,朕料定这几年中终会有一场战争,战争将燃在九洲之中,外邦势力匈奴来势汹汹,原先定好的盟约,到时也会变为一张废纸。朕纵观天下,唯有你与靖安王一脉可解此局,权势是这天间最为横行之力,朕坐于这权势之巅亦常深感无力,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此话却是一点无错……等到了那一日朕希望你能够承袭你父亲的衣钵,带领千军万马守护好这山河和百姓。”
淩云风掀衣而跪,掷地有声道:“陛下有此心是九洲之幸,是百姓之福音,云风定会牢牢的护住九洲的每一寸河山,每一个百姓,不负陛下所托,不负这天下。”
“快起来吧,眼下需要你解决的是秦尚书之女及太子之事,待此事一解决,那些个反对你归家的朝臣想来也并无话柄可言,就连秦尚书都会站于你这边,你今日进宫无非就是想问朕此事牵扯了诸位皇子和妃嫔,你不敢在继续下去,这可不是我认识淩云风,朕竟然敢让你查,你有何不敢继续之言?”司晋帝说罢苦笑了一声,“朕这几个皇子也不知那个能够担往后的大任,这萧氏的江山可不是轻易就能守住的……这几个不省心的东西。”
淩云风轻声回道:“殿下觉着五皇子如何?”
司晋帝一顿,皱眉道:“子晏是朕与已故熹妃之子,熹妃来自青州,为人温婉贤淑,琴棋书画无一不精通,朕当时微服私访之时与她结缘,将她带回了这深宫之中,如今她故去多年……朕这些年来时感,熹妃似乎并不属于这里,无论是她的温婉还是独属于江南之人的柔和,朕都记在心间,只是红颜薄命……朕……”
这是淩云风第一次在司晋帝前提及萧子晏,按理说他此时最该同他撇清关系,但淩云风终究会有归家的一日,他总想站在他的身后,哪怕为了做些什麽,如今司晋帝竟主动的提及的故去的熹妃,也就是说在他心中,萧子晏还是占了这一席之地,只是这萧子晏与故去的熹妃在眉眼间话语间都极为相似,想是司晋帝在瞧见萧子晏时总能看见逝去的熹妃的身影。
“子晏同他母妃一样温和,善良,与朕其余几个皇子不同,朕不希望他在沾染这尘世的半分,他此生平安顺遂便好,这也是全了熹妃之意……”
从司晋帝这来看,他对这萧子晏似乎并无他意,若是知晓从小在他眼中如此温顺的皇子竟然还有另一面或许会有别的看法,也许会给他招来杀身之祸,也许会就此得到高升,成为皇帝最为看重之人,这萧家的天下将会是囊中之物,淩云风很清楚他无法替萧子晏去抉择,他的路必须自己去走。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