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1 / 1)

加入书签

('

“一刻钟之后,我便下令让城关之上的守军撤掉烛火,等城外那群人朝城关而来,我们便借机观察城中的动静,若是有异动,则立刻将人拿下。”

林啸点头而应,“若是有异动,定当迅速排查,切勿惊扰城中的百姓。”

林羡之道:“是。还有一事……儿子本不该多问,但……事关京城安危,我还是想问问父亲。”

林啸没吱声,但林羡之知晓他这是默认的意思,便说出了自己的忧虑,“若是证实了裴将军乃叛贼,那他背后之人定然……我怕裴家已沦为了他们趁手的兵器,我在京中有一好友,父亲知晓,就是那裴燎,但裴燎同他兄长不一样,他生性纯良,是万般不会做这大逆不道的造反之事的……”

林啸盯着他看了几秒,有些浑浊的眼睛微眯起,随后便开口讽刺道:“你觉得他会全然不知?若是裴寂参与其中,他便脱不了干系,不能以自感觉去评判一个人是否良善,要看他做了什麽,此时的京城怕是早已被控制,待此事一结我便书信一封,你亲自送回京交于陛下,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何人在行这大逆不道之事!”

林羡之本还想为他那兄弟辩驳几句,至少可以留些余地,但转念一想,就算他全然不知情并未参与其中又如何呢,谋反是大罪,若是陛下追究起来,那便是全族的性命都得不到宽恕。

而且依他父亲的气性,对待叛贼是万般不会容忍的。

只期盼他那位兄弟真的能够守住本心罢。

天色刚亮,城外便传来了动静,那些人果然即将兵临城下,但城关之内却并无动静,这让人很是费解。

而城外潜伏至此的淩云风方才想起此事的一个疏漏,他们未曾得知敌方的信号以及通信的手段,他们能鼓动其一方行动,却无法同时让两方同时行动,他们此次恐怕是打草惊蛇了,就算这群人跑到城关之下与潼关守军拼杀,但只要那裴寂不认,按兵不动,没有证据,就仍然动不了他,反之亦会暴露他们的蹤迹。

淩云风冷声道:“不好,先撤。”

果然远处的敌军看似在攻城,实则只是在城关之下晃悠,而城内很快便派出了守军,竟三两下便将叛军收服,而后将投降之人卸下武器带回城中关押。

这很可能才是他们计划之中的一部分,他们此事做的算是多余,此次之后那裴寂定然会有所设防,想要将消息传到林啸耳朵里,更可谓难上加难。

他们后撤了几十里地,而后沿着一条溪水边扎营。

几人围坐着,细想今日是否漏掉了那些细节。

淩云风脱下外衣,将长发束起,朝淮竹道:“你今日接近时可有察觉一些异常?”

淮竹回程之时那是想了又想,亦想不出有何不对劲之处,他道:“我按照殿下的计划而行,并未有所异常,要说有,便是太过顺利,好几处能下手的地方竟都无人看守,敌军人数不少,至多都有三百余人。”

淩云风猛然一惊,“你说敌方有多少人?”

“三百余人啊……我大概数了两遍,就是三百余人,错不了。”

淩云风皱起眉,想起还在青州之时,萧子晏所提供的情报,他摇了摇头,“根据阿雪而言,这一行人至少有一千人。”

三人皆惊,淮竹听完更是觉得后脊发凉,“你……殿下你说一千人?可我只见到那三百余人啊,我不会是……昏眼了罢?!这绝无可能啊。”

淩云风分析道:“阿雪的情报,无人能及,情报不会出错,要说错处,便只能是二皇子早就知晓我会带兵前往潼关,便有意让这七百人慢于我们之后,再让这三百人快于我们之前,这样便是他将我们逼入围谷之中,他们的通信手段我们无法得知,林啸亦然,他如今却仍然顺利的将那三百人带入了城关,而就算林啸对他有所存疑,没有证据亦无可奈何,待这剩下的七百人到达,城中怕是早已燃起了狼烟,到时我们与林啸皆是他猎杀的对象,而潼关便是他的囊中之物。”

三人皆叹此人之狡黠,而淩云风自域外挑破他竟与那呼延合作之时便早已知晓此人并非良善,亦将他人的性命视若无睹,这样的人不该坐上那个位子,他所害之性命估计连自己都数不清了。

淮竹一向话多,并肩的几人在一处久了便见怪不怪,“哎……等等。殿下我有一个疑问,虽说现在或许不该问,但我还是想问。”

淩云风似乎是猜到了他想问什麽,却并未拒绝,淮竹便大着胆子小心翼翼问道:“方才殿下口中的阿雪是何人啊?可是殿下喜欢之人?淮竹实在好奇,往日在南疆之时被郡主缠着问的紧,但那时殿下心中并无他人,而此京城一遭,殿下似乎……心中已然有了珍视之人。”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