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页(1 / 1)
('
初三去林家吃饭,说的也是季桐和林青山的婚事,毕竟没几日就到他们成亲的日子了,林婶子操持了林远山和魏清河的婚事,平日村里哪家成亲也去帮了忙,对这些事已经熟的不能再熟,倒也不用担心手忙脚乱没个章法。
沈毓年也找空的时候将季桐的嫁衣送了过去,季桐试穿了一下,确定没什麽问题,沈毓年也放心了,这件嫁衣也是从去年年尾绣到了今年年初。
季桐的嫁衣上绣的梧桐和一对鸳鸯,既又季桐的名字,鸳鸯也是对他们的祝福,季桐让沈毓年记得十五就回越溪村,不然第二日很早就要起来。
“我十五和清河在爹爹那里吃饭,晚上他回去,我来找你,到时候晚上陪你一起睡,你不会嫌弃我吧?”元宵节一家团聚的日子,晚上肯定要一起吃饭,最后他和魏清河商量就这样定下了。
“太好了,我本来就想让你来我家睡,只是不好开口,你愿意来我高兴还来不及。”季桐高兴的抱住沈毓年,他对成亲又多了一份期待。
第 45 章
日子一晃到了初九,明日就是魏清河出摊的日子,吃过饭魏清河要去隔壁桃李村看猪,这是陈叔介绍的,想着他才开始不知道在哪里买猪近,毕竟上河村养猪的人家不多,还都是养给自家吃的,之前陈叔买猪的村子离上河村太远了,便打听到了桃李村有专门养猪的,魏清河去挑一头顺眼的就行。
早上沈毓年熬了粥,煎了几个饼子,炒了两个菜,光喝粥容易饿,还是得吃点干粮才抗饿,吃完饭魏清河就带着银子去桃李村了。
桃李村养猪的人家养了二十多头猪,还有一批才生下来的猪仔,他们家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都成亲了,女儿也嫁出去了,一对父母,两个儿子儿媳每天照顾着这二十多头长大的猪和十几头才生下来的。
他们家也没什麽田地,当初为了养猪卖了一些,也只留了三亩地种一年口粮,猪食就是坡上的草混着收来菜喂,因为家里猪多,不得不在村里收菜来喂他们,村里人也乐意,很多人家的菜吃不完还能卖给他们赚点银子。
魏清河去的时候,他们家只有那对老夫妻在,到了之后魏清河才知道他们家姓朱,朱大叔听他说是来买猪的便问了下他买猪的原因和他是哪个村的,得知他是上河村的还準备卖肉,朱大叔可高兴了。
只因桃李村这附近几个村子都没有屠夫,朱大叔卖猪都要去很远的村子卖,不然他们家不可能才养二十多头猪,虽说是因为过年卖了一批,不过若魏清河是屠夫那买猪是个长期的买卖,他这二十多头猪可不算什麽,最多两个月便卖完了,后面的猪还没长起来,至少也要等到秋收才能卖了。
朱大叔有些可惜,原本因为附近没有屠夫,这二十多头猪完全可以卖到秋收,现在反倒不够了,这不就是到手的银子都握不住嘛!
朱大叔不认识魏清河,倒是知道上河村有姓魏的人家,魏清河为了朱大叔放心便提起了沈家,“沈家我知道,年哥儿我也听说过,年前沈家还在我这里买了一头猪,说是和年哥儿一起买的,他们儿婿亲自操刀,原来是你啊!”朱大叔有些惊讶的看着魏清河,虽没见过也听沈父提起过,今日也算认识了。
“听朱大叔这麽说与我岳丈一家也是熟人了。”魏清河只是想打消朱大叔的顾虑,倒没想到朱大叔与沈家还挺熟。
“沈家附近几个村子没人不知道,这不巧了,他们家是附近最好的木匠,我们家是附近养最多猪的人家,我去找他们家做柜子桌椅,他们找我买猪,一来二去不就熟了嘛!说起来我也是去沈家喝了你的喜酒的,不过我那日有人来买猪,耽搁了会,你已经接年哥儿走了,不然那时怎麽都该有个印象,不至于都还不认识。”
“现在认识也不迟。”他既然要做屠夫早晚都会认识的。
“倒也是,那我先带你去看看猪,之前过年卖了好些肥壮的,现在能卖的猪不多了。”确定了魏清河的身份,朱大叔放心了,也不再多问了,若是他只买一头猪,朱大叔也不会问这麽多,他要干屠夫那肯定会长期有买卖,知道一下根底比较好。
朱大叔带着魏清河去了后院,朱家后院整齐的修了六个猪圈,如今三个猪圈都空了,只剩一个猪圈养着才生下来的猪仔,另外两个猪圈的猪都是成年的,肥瘦不一。
“这些猪都能卖,但有些再养养更肥,你看你看上哪只,我去抓出来。”听到朱大叔说的话,魏清河仔细的看了一下,
“朱大叔你这里多少银子一斤?”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