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喜欢催更的罗马人(2 / 2)

加入书签

“罗马人眼中,自杀是一件极其壮烈的事情,有着非常丰富的意义。所以,他们觉得,因为爱情就神魂颠倒、要死要活,是过于矫情的表现,并不能取得观众的理解和情感共鸣。最后,泰伦提乌斯只好把相关的情节都直接删改掉。”

“当然,我估计这和剧作家自己水平有限也有关系。泰伦提乌斯是当时的剧作家里,成就最高的一位了,甚至罕有地得到过奖赏。但他的笔力依然不太行,和相近时代的希腊剧作家比,也就是半个喜剧作家米南德的水平。”

“另外,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凯撒对他作品的评价。”他又特意补充道。

“那罗马人到底喜欢什么?”郭康追问。

“大概是喜欢热闹吧。”李玄英说:“古罗马高层对戏剧的定位,一开始就是休闲和娱乐。最早的喜剧,还是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为了安抚疲惫的公民,专门请了南部大希腊地区的剧团来表演的。往后,让公民看戏娱乐,就成了惯例。连咱们现在这个剧场,都是一样的思路。”

“而且,希腊戏剧是给公民看的,看戏被当做一种培养人的方式,甚至给去看戏的人发放专门的津贴。但罗马的公民,比希腊城邦公民数量多得多,平均的社会地位和财产水平却远不如他们,文化水平更是赶不上。”

“这种情况下,元首和贵族们都在试图用豪华的演出拉拢民众,同时渲染盛世景象,表现自己的慷慨。民众也仅仅是借此图一乐,不会去思考哲学之类的问题。”

“另外,古罗马上层虽然一直在利用戏剧,但也在坚持对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进行打压。剧作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演员干脆就是奴隶和被释奴为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