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做个结实的,再做个小个子的(1 / 1)

加入书签

第538章 做个结实的,再做个小个子的

花旗佬的YF-22能击败YF-23成为第一架量产四代机,靠的就是四平八稳。别看YF-22用了那麽多在别国看来的黑科技,什麽LPI雷达丶隐身涂层丶能超巡的隐身气动外形和二元矢量发动机等等,但是和YF-23相比,真就稳得不行,相对保守。

噢,对了,还有那个2.0的升阻比,这个特麽的不算!

——来自某国的吐槽。

所以光阳厂这个机械部分,没有玩儿花活,没有独出心裁,老老实实的按照高振东的要求,把光电编码盘给弄了出来。

光电丶机械部分没什麽问题,高振东把目光转向了信号读取输出电路。

信号放大丶整形丶脉冲输出……

高振东一边看一边点头,这也让光阳厂的同志心里安稳了不少,看起来高总对我们的工作还是满意的。

高振东很快看完了这个信号电路,抬起头。

「嗯,总体做得不错,整个电路大部分该考虑的地方都考虑到了,有几个地方你们记一下,修改修改。」

杨总马上把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高总,您请说。」

「首先第一个,这个放大器件不要用电子管了,用晶体三极体,现在晶体三极体的产量还是比较乐观的,如果怕到时候原材料供应不足,可以找我。」

不知道是设计惯性丶对三极体不熟,又或者是怕电晶体产能不够,总之光阳厂的同志,在信号放大部分用的是电子管,高振东果断要求换掉,又不是功放,还追求胆味儿不成。

而电晶体最大的用途——DJS-59现在只供出口,压力少了一些,随着1274产能的爬坡和原材料供应的缓解,挤一些出来还是没问题的。

光阳厂的同志一边答应,一边暗暗的佩服高振东,高总这是给我们留面儿啊,我们其实就是用习惯了,没想到电晶体产量那麽长远的事情。

至于用电晶体替换电子管的好处,不说他们也知道,远的不说,就一个结实可靠就足够了。

说完这个,高振东指着电路上几个位置:「这儿丶这儿,都加一个电容,不用太大,104的就行。」

光阳厂的同志不太明白高振东的用意:「高总,这几个电容的用途是什麽?这个我们不太懂,您指导指导。」

机会难得,该问就问,没什麽不好意思的。

「抗干扰,如果附近有大功率感性负载在运行的话,其交变电磁场容易在线路上产生感应电动势,一放大就变成信号输出了。用电容做滤波,能很大程度上把这些小的干扰信号吞掉。」

「感性负载?」

不用高振东回答,杨总看了自己人一眼:「电动机!」

噢,明白了,光电编码器的使用环境里有台电动机简直不要太正常。

「那能不能用大一点的电容啊?高总。」大就是好。

「不行,太大了把正常信号也吞了,从这个电路的特性来看,104够了。」

有利就有弊,应用课题研究,往往就是个权衡取舍的过程。

「明白了,谢谢高总。」光阳厂的年轻同志美滋滋的记下来。

高振东又指着信号输出部分,这也是要需要大改动的一个地方。

「这里用两个三极体做双稳态电路来实现状态翻转和整形,现在这个直接整形不太好。」

双稳态电路?这下杨总都懵了。

高振东拿出纸笔,在纸上画起电路图来。

如果有与非门的话,两个与非门就能弄个双稳态电路,不过没有也能弄,两个三极体就行,其实都是一样的原理,高振东倒是没有为了数字电路而数字电路的想法,SZ61XXX这不还没弄出来嘛,总不能这麽干等着。

高振东一边画图,一边给光阳厂的同志解释双稳态电路的原理丶状态丶真值表等等相关知识。

「用这个电路,一是能进一步保证翻转的可靠,二来,也能一定程度上抗干扰。」解释完之后,高振东指着电路图,总结这个电路用在这里的原因。

杨总看着面前这张纸,感觉大有收获:「嗯,我明白了,这个电路的确是能保证翻转的可靠性,但是这个抗干扰还请您给我们仔细说说。」

高振东指着几个计算公式道:「双稳态电路想要翻转,进入的信号是要符合一定的要求的。」

说完,他点了点两个核心的电晶体:「要麽,信号极性得保证饱和管退出饱和区,要麽,极性得保证截止管退出截止区。同时,触发它的脉冲信号幅度要足够大丶脉冲宽度也要够宽才行。」

杨总想了一会儿:「啊,原来是这样,信号的正反丶携带能量丶作用时间,一个都不能少,这样才能保证翻转,这样一来干扰信号是比较难同时符合这几个要求的,就无法使这个电路翻转了,进一步保证了输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杨总也是积年的技术人员了,可能花样没有高振东见得多,但是基本功是扎实的,一下子就想通了。

「对了,你们在输出后面,加个削峰,将信号电平控制在+5V,这个信号的后级,是可能增加控制用的数字电路的,要有个统一的电平。」

「好的高总。」这个倒不是他们想不到,主要是他们不知道要削到多少才合适。

看完这个,又了解了一下光电编码器的其他情况,没什麽大问题。

事情谈完,高振东送他们离开,光阳厂的同志也知道高振东很忙,今天能解决光电编码器易受干扰的不少隐患,并确定了信号输出标准,收获已经很大了。

高振东回到办公室,看着眼前电脑上的二代坦克总体方案,突然想起个事情来,或者准确的说,是两个。

他马上抓起电话,打给三轧厂的门卫。

杨总一行人兴高采烈,正往三轧厂大门外走呢,他们可没车带过来,得腿儿着去坐公共汽车,再去坐火车。

刚走到三轧厂大门,被门卫叫住了。

「光阳厂的同志,请等一下。」门卫高级技能——在千万人中,一眼认出不是自己厂的人,如果是从自己这儿进去过的,那就更是不在话下。

「你好同志,有什麽事需要我们配合的?」杨总他们停下了脚步。

「是这样,刚才三分厂的高总打电话过来,请你们回去一下,有个事情需要和你们交流交流。」

「啊,好的好的,谢谢你啊!」杨总听完,果断带队掉头返回,没有一点儿是被折腾了的想法。

「杨总,您说高总那边叫我们回去,是什麽事情啊?」一位职工有些不解。

杨总倒是想得很透:「肯定是好事情,估计是他才刚刚想起来,不在这次课题范围之内的那种。他事情多,能这麽快想的起来就是我们的运气了,紧走两步,别让他等急了。」

杨总一群人花了点儿时间才又回到三分厂的会客室,第一次进来的手续在他们离开三分厂大门起,已经失效了,是三分厂的门卫打电话给高振东才放进来的。

高振东坐在会客室等他们,见他们进来,一脸的不好意思:「抱歉抱歉,各位同志,刚才回到办公室才想起来,有个事情很适合你们做,只好把你们又请回来,辛苦了。」

看看,高总多客气啊。

「不辛苦不辛苦,有事儿您说话。」杨总笑道。

有个事情适合我们做?看看,这不就来事儿了嘛,哈哈。

多汇报工作果然是没错的。

高振东也不废话,表示歉意之后,马上就把自己的要求说了出来。

「还是光电编码器,但是这两种光电编码器比较特殊。」

杨总大喜,还是光电编码器,那自己厂子现有技术力量的配置就基本够用了,而凡是带上「特殊」两字儿的,那说明用途要麽特别偏丶要麽要求高,这可都是能出成果的好项目啊。

而且还是两种!光阳厂的技术部门,接下来一年的工作量都解决了。

而且有这位高总工带着,绝对能兜得住底,不会有想露脸却把屁股露出来了那种尴尬。

「太好了!高总,有什麽要求,你说。」

「这第一种,在现有编码器的基础上,有两个要求,那就是结实!要在高温丶振动环境下工作,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有极高的可靠性。同时,个头不能太大,你们先回去考虑着,具体的尺寸要求,后面我会联系你们。」

难怪高总上来第一件事就是把电子管换掉,电子管本身就是个大灯泡,高温丶振动,一个都扛不住,或者说周围的东西扛不住。

「好的高总。」杨总仔细记下高振东的要求。

「这第二个嘛,就一个要求,小!解析度可以不用高,3位都行,同时归零标记也可以去掉,但光电码盘部分不能超过1厘米见方,实在没办法最大可以放宽到1.5厘米。信号识别输出电路也要求尽量小,对了,这个东西一次性最少用两路,你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信号电路部分考虑共用一些东西。」

3位精度,指的是二进位3位,翻译过来就是转一圈输出8个信号就行,大不了他可以用小型齿轮做加速。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