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啊!肺结核!(1 / 1)

加入书签

第714章 啊!肺结核!

时间已经进入了十二月底,京城医科院校这边,樊老师和系主任的动作还是很快的,两边乾脆将各自组织的人员弄到了一起,算是正儿八经的开个会,毕竟他们手上这东西,也算是对得起这个规格。

与会人员对这份连名字都没有的材料,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要说这东西里面涉及到的医术有多麽精深?没有!

有新的医疗技术?很少!

能治疑难杂症?好像治不了!

但是大家就是拿着这东西,兴致盎然。

「这东西好,好就好在啊,平常丶普通丶杂而且广!」

一位与会的医生笑着道,赞不绝口。

可别以为他是在阴阳这套资料,虽然一般来看,他说出来的几个评语,和「好」字儿一点边都不沾,但是在这里,就不一样了。

「嗯,你说得对,这书妙就妙在它里面提到的东西,都是最常见的,在各种病例里,是占比最高的。而它里面拿出来的判断依据丶治疗手段或者处置方式,又是相对最容易实现的。」

任何事情做到了极致,那就不普通了,「普通」本身也是这样。

「有了这个,只要是识字的丶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同志,就能简单处理不少常见病了,这在非常缺少专业医疗人员的现在,非常有意义。」

当然,也不是一片祥和:「这样会不会造成误诊?」

「肯定会,毕竟医生是个很需要经验的职业,病情又是复杂的,『症』和『病』的对应,也并不是那麽简单。但是,比起现在的情况,应该说,如果有了这套资料,对于医疗工作总体来说效果是积极的。」

年代不同,条件不同,评判标准也就不同,在他们看来,「束手无策」比起一定的误诊,情况要严重得多。

有位医生同志笑道:「就算是学完三四年的临床生,刚刚参加工作不同样是会误诊?哈哈哈。我看啊,要评价这个,从两方面来评价就行。」

这话的前半句,话糙,但是理不糙。

大家纷纷点头应是,但是都在等着他说下半句,有评价标准,那就好办了,看看你的评价标准合不合适呗。

「两个标准,第一个大家其实都提到了,那就是这书啊,普通,但是正是这种普通,反而是它的优点,操作起来容易嘛,也就更容易让更多的人得到救治,这一点来看,我是持乐观态度的。」

大部分同志对此都表示同意,这一点来看,这本普通的资料是很有意义的。

「第二点,在我看来啊,就是要评价一下,它虽然普通,但是是否值得信任?也就是它的内容有没有错误。只要内容没有什麽问题,那它和其他的医科书籍,本质上来说就没有什麽区别。换成其他值得信任的医科书籍,不同样是有人学完了还是个庸医?问题不在书上面,而在『人』身上嘛。」

此言一出,大家茅塞顿开!

对啊,别管那麽多,首先看这书的基础有没有问题,也就是内容有没有谬误不就行了?

如果内容没有谬误,那这至少是一本合格的常见病医疗手册,虽然它没什麽高深的内容。

「对对对,这话在理,首先看它对不对,这才是真的。看来潜意识里,我还是受这书内容非常质朴的影响,忘记这个最基本的东西了。」

「是啊,这个事情,值得自我检讨。」

「有道理,先看内容对不对就完事儿了嘛,别的都往后放放。」

对于樊老师和京二医的兰主任来说,他们请这堆人过来,就是要确定这书的对错,至于怎麽用,那是下一步的事情。

这些人其实都是他们两各自学校丶医院的教职工和医生,要说影响这东西的发展,其实没有这个能力,这个小范围的鉴定,也不是为了这个事情服务的,级别也不够。

眼看着大家高兴了半天,终于是走上了正轨,他们俩也很高兴。

看内容对不对,这就方便多了,这里的可都是各科的医生,中医西医各个门类齐全。

要是那种太先进的或者全新的医疗技术,要他们鉴定对错,还真不好说,但是恰好,这套资料里,基本上没有这种东西。

也不是完全没有,比如海姆立克急救法就是全新的,但是这东西的效果是得到证实的,没问题,至少有起效的概率,医疗手段,都是只有概率,不能100%保证的。

各位医生丶老师,分工合作,各自拿着各自专业的内容,仔细的看了起来。

还别说,这套材料,内容挺齐全的,现场的同志们,基本上都分到了一部分。

有的很快,比如负责《常见中草药》章节的,他就贼快,虽然按理来说,他的那部分,内容很多,而且中草药的图谱得一个一个对比,甚至有的急切之间,他们自己都不见得能全部想起来。

但是这套材料关于中草药的部分,有个非常有利于他们辨别的点。

那就是这东西都是有来历的,而且非常明确。

在各个词条里,娄晓娥都非常贴心的注明了来自哪里,其中最多的,自然是《本草纲目》。

有了这东西,负责这部分的同志,就很舒服了,他只要看有没有出处就行,有出处,大概率这东西就没问题,无非就是要进行下一步工作的时候,进行一次比对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内容正确与否的大方向,没有什麽影响。

而中草药部分,是全员都有出处的。

很快,他举起了手:「常见中草药部分,没什麽问题。」

其他同志见他这麽溜,也加快了速度。

实在不是他们慢,主要是其他的很多东西,就没有出处了,因为很多手段是通用的,反而没法写出处。

而且在这里面,多多少少也夹杂了一些十几二十年后才有的知识,这部分他们还是要仔细看的。

这一仔细看,甚至他们还发现了新大陆。

「诶?这个病可以通过这个指征确诊?以前没听说过啊。要是这样,这个常见病的诊断,又有新办法了,而且还挺简便易行的。」

「啊?这个药能治这个?这得好好研究研究,除了这一处之外,这个病的其他治疗手段倒是没问题。」

「这个病能这麽处理?嗯……对啊!」

类似这种情况不少,大家都在仔细阅读的过程中,多多少少发现了一些新东西,虽然数量并不大,但是好歹都有学到新知识或者找到新方向的感觉。

这样一来,可就更慢了。

不过樊老师和兰主任也不急,你们慢慢的。

终于,又有同志看完了他的专业部分,抬起头来。

「这东西,出自哪位大家之手吧?别看看起来不怎麽深入,但对于病症和手段的挑选,那是真的刁钻,甚至能称得上精妙,不是大家,断断不能如此。」

另一位还在啃书的同志也附和:「嗯,这是专门为穷人准备的啊,就这一点,就不得了。」普通的小病,对于穷人来说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能解决好这些「小病」,就已经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至于大病……现在的环境下,穷不穷的,也没太大区别了。

诶,你们终于回过味儿来了!这才是这东西最重要的地方。

早就通读了一遍这材料的樊丶兰二人,心里乐开了花。

「这你就猜错了,这个东西,是一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和她爱人一起收集整理的。里面也有一些新东西,但是主要是收集整理。」

嗯?这话把在工作的所有人都给震惊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有人甚至大声喊了出来。

「对啊,别看这书上内容都挺简单,可是这拿捏的火候,没几十年功底可不成。」

「也不一定,万一有天才呢?」

十七机部丶十二机部丶防工委等若干部委:嗯,你说得对,而且他爱人这表现,比他还差点儿火候。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时,有同志突然叫了起来。

「肺结核!居然有肺结核的治疗方案,而且比现在的链霉素丶异烟肼丶对氨基水杨酸钠方案,疗效好!见效快!甚至标准方案只要6个月可能彻底治愈?」

他这动静,甚至能称得上是尖叫。

大家都「哄」的一下子站了起来,什麽?肺结核?能有机会6个月治愈?

在很多病都搞不清楚之前,肺结核作为最常见的不治之症,已经流传了非常多年,不论在民间,还是在医生群体里,不论是在国内还是西方,都曾经有很长时间对它束手无策或者办法不多。

它在我国,有个非常着名的名字——肺痨。

那年头,说一个人身体状态看起来极差,最极致的说法就是「这人看起来跟个痨病鬼似的」。

别看6个月的疗程看起来很长,但是实际上,哪怕是在能治愈肺结核的21世纪,这也是标准方案之一,至于4个月疗程的新方案,到高振东穿越为止,都还在推广中。

60年代我们有治疗肺结核的方案,但是无论如何,和80年代后的WHO组织标准方案比,差距还是有的。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