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页(1 / 1)
('
崔若见他们两人在说悄悄话,也凑了过来,“要去听戏?堂哥怎麽不喊我?我明日也没事呢!”
“那堂妹明日也一起去吧”,他回的是崔若的话,一双眼却看着鄢冬灵。
来书院之前,崔墨说的是自己初来乍到,可能有许多需要她关照的地方。
可在书院的这段时日,其实还是他照顾自己比较多。
明日正好也无事,而且她也有好久没有去听戏了,鄢冬灵便点点头,又问鄢玉兰,“姐姐想不想去?”
鄢玉兰其实对听戏没多大兴趣,她更喜欢一个人呆在府里看看书,绣绣花。
不过从前经历了孟修堂那样的事情,她的性子和习惯也有了些改变,她觉着也不必将自己关在府里努力长成一位‘贤妻良母’的样子。
那样对自己太过苛责。其实偶尔像冬灵一样,出去走走看看,玩乐一番,或许也是不错的事情。
她拉过鄢冬灵的手,笑道:“你们都去,这样热闹,我也同你们凑个热闹吧。”
既然这样,那她明日再去叫上杭昭,那家伙非得对自己感激涕零不可。
鄢冬灵点点头,与崔墨崔若说好了这事,几人便起身道别,各自回府去了。
……
夜幕低垂,伯远侯府门前的灯笼随风而动,光影交错间,映照着府邸门口的青石板路。
一阵马蹄声急急落下,一辆简朴的马车停在侯府朱红色的大门外。
马车后跟了一行护送的人马,均是风尘仆仆,疲累不堪的模样。
若竹听见声音,赶忙从府里快步出来,替马车里的人拉开车帘,毕恭毕敬道:“夫人,小少爷,请下车。”
李无恙先一步从马车里头跳下车来,而后又擡起手,去扶里头的林氏。
“母亲,当心些”,李无恙小心提醒,林氏抓着他的手,缓缓下了马车。
她擡起头,看向大门往上的牌匾,那处久经风霜,已有了些破败痕迹,与当年离开时相比,沧桑了许多。
“夫人,世子和周御医在落梅院等着,属下领你们过去吧。”
林沅终于回过神,庄重英气的眉眼缓和下来,里头染上几分忧虑,“若竹,老夫人她如何了?”
几人一路往里,李无恙跟在两人后头,一路好奇地打量着府里的景致。
入目所见,有假山,有水塘,有满院缤纷花草……都是幽州不曾有的。
“世子这几日请了许多大夫来看过,老夫人目前的情况比前几日要好转许多,不过大夫们都说,她这样的年纪,生一次病要养许久才能恢複一二。如今吃了许多药,只能先慢慢养着。”
“那便好”,林沅稍稍放下心来。
七日前,她与李时渊在幽州收到李无寒寄来的信,信中说母亲突染伤寒,病得很重。
幽州事多,李时渊走不开,更重要的是,他也不能走。故而两人一收到信,林沅便立刻收拾了东西,带着李无恙啓程回了长安。
一路上,她心中惴惴不安,惶恐难眠。母亲的年纪大了,突然生了这样重的病,也不知道是否能扛得住。
如今有了若竹这一番话,她终于松了口气,等几人到了落梅院门外时,她又‘近乡情怯’起来。
十三年了,也不知道无寒他如今怎麽样了。
李无恙见她停在门口,有些不明白,明明在路上时,母亲一直叫那车夫快一些,一行人昼夜不停地赶路。
怎麽如今好不容易到了,她看起来却如此心事重重的模样?
他上前拉了母亲一把,一步跨进院子里。院子里萦绕着一股淡淡的药味,他皱了皱鼻子,寻着院内半开的主屋走去。
屋外的回廊檐下,一个长身玉立的年轻男子同一位拿着药箱的白须大夫交谈。
“世子,老夫人平日里看着强健,其实脾虚胃弱,底子很差。
“她偏偏又不克制,荤腥生冷,来者不拒,故而这次一感染风寒,身子就垮了下来。
“如今只能慢慢养着,只是想要恢複成从前的模样是不大可能了。”
“周御医,她今日虽醒了,也同我说了些话。可我瞧着她的精神还是很差,是否能替她多开些补药,让她好受一些?”
“老夫人的身子,喝太多药也是不好的。我记得西南一带産一种灵芝,名叫龙泉灵芝。
“若是能采得一株龙泉灵芝,将其制成灵芝膏,每日取一些泡水化开,老夫人早间醒时喝一碗,那便是再好不过的。”
李无寒重複了一遍:“龙泉灵芝?”
周御医点头,“不过这灵芝珍贵,长在西南密林中,往往伴有瘴气,只怕是难以寻得。”
李无寒眼底有淡淡乌青,人看上去也有些憔悴。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