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法国:越南,我再信你一次!(1 / 1)

加入书签

('

第323章 法国:越南,我再信你一次!

胡隆山被请出了大唐外交司衙署。

他的副手阮文已经在衙署外等候,见胡隆山走出,连忙上前几步迎接。

「胡大人,您总算出来了!」

「这次唐人召您是为了什麽事情?」

两人走出去几步,在离开外交司衙署外的警卫的视线后,阮文开口询问。

胡隆山回头看了一眼大唐外交司的衙署,轻笑一声,然后说道。

「还能是为了什麽?还是为了我大越禁绝粮食出口的事情。」

「唐人想要通过向我等施压,来迫使我大越重新开放对唐国的粮食出口。」

越南在中国面前虽然不起眼,但在东南亚那一片,却是不弱的。

越南国王甚至在国内自称皇帝,而其民众也是自称南国,将中国视为北国。

所以,在自己人说话的时候,自称一声大越很是正常。

阮文闻言,有些好奇的询问道。

「胡大人对此事怎麽看?我大越是否答应唐国的要求?」

胡隆山闻言,当即摇摇头说道。

「不会的,皇上禁绝对唐国的粮食出口,那是深思熟虑过的事情。」

「岂会因为唐国的一次施压,就改变主意?」

阮文摸着下巴,若有所思。

「那若是唐国当真发兵进犯,我大越该如何自处?」

虽然越南自大到自称南国,称中国为北国,隐隐有分庭抗礼之心。

但对中国却也是畏惧的。

心中明白双方之间的实力差距究竟有多大。

历史上,中原王朝曾不止一次灭国越南。

秦始皇时期,秦军攻灭百越,在越南北部设象郡。

(PS:百越指的不是越南的祖先,而是中国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统称,当时的越南北部,便在百越的控制之下。)

后中原大乱,楚汉相争,秦将赵佗割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自立,号南越国,又被汉武帝所灭。

随后,从两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越南均被中原王朝所控制。

越南本土势力数次反叛建国,数次被灭国,终究未能掀起什麽大的水花。

直到北宋时期,丁部领建立丁朝,越南才算是真正的独立,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政权。

但即便如此,宋,元两代,中原王朝和越南也是战事接连发生,大多数时候,都是越南被压着打。

即便是弱宋,也是打的越南接受大宋册封,名义上为大宋属国。

等到后来明朝时期,越南的本土王朝被永乐大帝所灭,明代在越南设立都指挥使司丶承宣布政使司丶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改地名为「交址」,完成实控。

直到宣宗年间,明军才弃地北撤。

也就是说,越南历史上大多数的时间,要麽是在被中国打,要麽是被中国所统治……

这麽多年的教训,越南内部对于中国岂能不怕?

当然,也正是因为怕,所以,越南才会在这时候选择禁绝和大唐的粮食贸易。

想要阻止中原王朝的再次复兴!

胡隆山闻言,斜眼看了一眼阮文,然后颇有底气的说道。

「呵,不就是北朝吗?有什麽可怕的?」

「我大越历史上又不是没同北朝交战过。」

「哼,只要北朝敢进犯,我大越的勇士,定叫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阮文:「……」

阮文无语,你可快别提了,历史上咱们大越被北朝灭国可不是一次两次。

你这话说的,可真晦气!

胡隆山见阮文脸色不太好,开口补充道。

「放心吧,据本官所知,我大越这次禁绝和唐国的贸易,并非是莽撞行事。」

「英吉利,法兰西,乃至于荷兰,西班牙等国,全部都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

「那些西洋人说了,只要我大越肯与唐国为敌,那他们便愿意向我大越提供洋枪洋炮,建立新式军队……」

虽然和大唐敌对,对这时候的英国来说都并没有实际上的好处。

但是,英国当搅屎棍需要理由吗?

英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防范于未然的打压区域强国,几乎是本能。

虽然现在英国对远东的投送能力有限,但这并不妨碍英国提前在大唐四周埋钉子。

而法国,荷兰,西班牙之所以会参与其中,则是为了切实的利益。

法国是为了殖民越南。

越南阮朝立国初期,法国方面给了不少支持,法国人伯多禄甚至出钱出力组织雇佣兵,来帮助阮朝作战。

在阮朝攻灭西山国的过程中,法军雇佣兵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可以说,从这时候开始,法国就已经在谋划殖民越南。

只是可惜,阮福映是个不要脸的,和张作霖一个德性,收法国(日本)好处的时候,表示大家都是好兄弟,我家就是你家,想要的随便拿。

可当真正付出代价的时候,就开始不要脸了……

所以,近些年来越法关系急转直下,法国甚至有出兵越南的打算。

但终究只是打算,还没来得及付出实施。

所以,被越南这个渣男骗财骗色的法国人,选择再相信他一次,准备要通过扶持越南对抗大唐,来进一步对越南施加影响力,甚至殖民越南。

', ' ')('

嗯,战争是为了政治而服务的。如果能够通过政治手段完成殖民,法国也不想劳师远征,跑到东亚来和越南开战。

而荷兰和西班牙的目的就更简单了。

他们的马尼拉和巴达维亚殖民地都被大唐给占了一小块。

大唐对马尼拉和巴达维亚的垂涎三尺几乎都不演了。

这种情况下,他们为了保证马尼拉和巴达维亚的安全,最好的办法,也就是为大唐扶持一个敌人,确保大唐无力向马尼拉和巴达维亚继续伸手。

而越南,就是他们所选定的目标。

阮文闻言也就不再说什麽。

……

大唐昭武三年,腊月。

年关将近,又来了一场风雪。

天地间再次被白茫茫的积雪所覆盖。

宋康年下了值,拎上朝廷今年发下来的年礼,穿着一身厚实的棉衣,戴着一顶狗皮帽,裹着围巾,迎着风雪往自家窝棚走去。

棉鞋踩在积雪上,发出一阵嘎吱嘎吱的声响。

迎面吹来的寒风,将他的脸给吹的通红。

吱嘎一声,宋康年推开了自家窝棚的大门,迈步走了进去。

随着门一关,一股子暖意扑面而来。

房间内,炉子里的炭火烧的旺旺的。

炉子上还烧着一壶热水,咕嘟咕嘟冒着热气。

见自家叔父回来了,宋康年的侄女从火炉旁站起身来,迎上前来。

一边从宋康年手中接过东西,一边说道。

「叔父回来了。」

「您还没吃饭吧?家里还有几个馒头,我去给您热上……」

宋康年手中的东西被侄女接过,自己的手空了下来,摘掉脑袋上的狗皮帽,然后摆摆手说道。

「不用折腾了,叔父我在衙门已经吃过了。」

「衙门最近事务繁忙,我们这些官吏都得加班,衙门管饭。」

自从在曲阜的难民营内被赵河看重,提拔出来负责协助他管理难民,宋康年便算是入了仕途。

在孔家被抄家之后,曲阜的官吏班子便也被清洗了一遍。

宋康年借着协助管理难民营的资历,很快就被提拔了起来,成为了曲阜县的财政局副局长,负责分管曲阜的户籍管理事宜。

最近事务相当繁忙!

宋诗闻言,有些好奇的问了一句。

「叔父最近在忙什麽呢?衙门好像已经连着加了好多天的班了吧?」

宋康年闻言,也没有隐瞒自家侄女的意思,直接了当的说道。

「朝廷想要从山东迁徙一些灾民前去关外,每个县都被划分了指标。」

「这不,最近衙门里都正在忙活这事情呢,县里也是因为这事情搞的鸡飞狗跳的……」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有很严重的乡土情结。

除非是迫不得已,否则的话,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

就更别说,这次移民要去的地方,还是鸟不拉屎的关外了。

大家都不乐意,但衙门却是被分配了指标,不完成不行,自然是闹出了好些风波。

这也就是这次移民是无地无产的灾民优先,否则的话,如果要移民在本地有地有产的百姓,阻力还会更大。

嗯,就拿土地问题来举例。

移民走后,土地归谁?

如果归官府,那伱官府凭什麽强抢百姓的土地?

真要这麽干了,妥妥的官逼民反。

可如果归个人?

但是,人都移民走了,远隔万里之外,土地怎麽打理?

如果没人打理,那土地岂不是荒废了?

如果是卖地的话,一下子那麽多人卖地,土地的价格会被压到什麽程度?

万一有人借着移民的机会低价购买兼并土地,甚至是为了低价兼并土地,就强行送人去移民怎麽办?

这些问题不解决,那是要闹出乱子的。

宋诗闻言,有些吃惊的询问道。

「叔父,关外现在不还是被鞑子控制吗?」

「朝廷怎麽会让灾民往关外迁徙?」

宋诗虽然年龄不大,但得益于从小优渥的家境,她也是识字的。

这段时间以来,宋诗每日里闲暇时刻就会看宋康从衙门带回来的报纸解闷。

所以,对当前的局势还是有所了解的。

宋康年耸耸肩说道。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许是朝廷准备进军关外吧……」

……

PS:说一下欠更问题,昨天请假一天欠两章,上个月欠一章(虽然我记得我还了),一共是欠三章,从明天开始还债。

还有,那啥,月初了,求一下月票!

(本章完)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