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1 / 1)

加入书签

('

我想到了那封信的主人,迟疑地说道:“应该有,只是……”

“只是什麽?”黛西迫切地问。

“只是那个人我既不认识,也没有他的地址,更不知道他结没结婚,生活得怎麽样。”

“管他现在怎麽样,只要能找到他,捆着也要把他捆过来!”黛西义愤填膺地说道。

“没错。”谢尔盖附和道,“安涅塔,你一点线索都没有吗?”

“我只知道他是X公爵家以前的马场管理员的儿子。但是,公爵一家离开彼得堡已经十几年了,马场也已閑置荒废。我们去哪找曾经的马场管理员呢?”

“只要有线索就有希望找到。安涅塔,我先派人找找看。”谢尔盖说道。

“谢廖沙,我不知道该怎麽感谢你。我本来以为你永远都不想再见到我了,可你不但不计前嫌,还帮了我这麽多。”面对谢尔盖的热情我有些惭愧。

“安涅塔,说实话,我本来也不知道该如何再面对你。但一听见你的消息,我还是忍不住地想要关心你。或许,你已经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无法对你的事情置之不理,我做不到。更重要的是,能为你做一些事我是开心的——真真切切地、发自肺腑的开心。只要你愿意,我会一直是你忠实的朋友。”

“谢廖沙,你也一样。”我看着谢尔盖年轻的、但已经有些沧桑的脸庞,心里有些难过。

“我也会给卡佳写信,问她有没有其他线索。”我说。

“就是上次给你写信的公爵小姐卡佳吗?”黛西又像猫一样眯起眼睛。

“是。”

她没再说话,若有所思地抽了口烟。

第24章

《索菲亚》在谢尔盖小剧院的第二场演出效果令所有主创人员都很惊喜。虽然第二场演出的观衆没有複演那天多,但台下的反响却热烈了许多。观衆对于开放式剧场、沉浸式演出形式充满了好奇。一开始,他们对于和演员的互动还有些害羞,后来便完全放开了,几个活泼的观衆甚至走上了舞台。黛西所有的预估完全正确。

观衆的热情有效传染给了所有艺术家们。演出结束后,乐手、演员们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今晚的“盛况”。混乱之中,我看见化妆室门口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在闪烁的光影中朝我微笑着。是列别捷夫!我有些惊讶地朝他走去。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您怎麽来了?”

“恭喜您,安娜小姐。演出棒极了!”

我这位昔日的同事穿着一身笔挺的西服,领结打得很精致,一头白发往后梳得一丝不茍。我看着他真挚、温暖的眼神一时间很感概,心中有许多话想说,但不知如何说出口,只是低声回了句“谢谢。”

“当初您那麽突然地离开歌剧院,我还有些担心。现在看来,我的担心完全多余了。和昔日彼得堡歌剧院那位光鲜亮丽的女高音安娜相比,今晚站在台上的您更加充满生命力、更有魅力了!”

“我当时离开……对不起,我该去和您告别的。一直以来,您像老师一样照顾我。”

“嗨,什麽告不告别的。人生何处不相逢。以后您有新的作品别忘了给我送张票。”

“一定。”

“明天报纸上会出现新的评论的。《索菲亚》即将要逆风翻盘啦!”列别捷夫欣慰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果然,如列别捷夫所说,第二天有两个小戏报上出现了对昨晚演出情况的报道。虽然一些主流报刊尚未出动,但昨晚的演出无疑成为了一个转折点。

接下来,《索菲亚》开始了第三场、第四场……第十场演出。情况越来越好,观衆越来越多。谢尔盖小剧院甚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营收高峰。

半年后,《索菲亚》剧组开啓了巡演之旅。我们从圣彼得堡出发,一路南下,路过若干个城市:克列斯齐、瓦尔代、上沃洛乔克、托尔若克、索尔涅齐诺戈尔斯克、克林,路过不知名的村落,以及大大小小的湖泊……

在路上,大片的白桦林不时地在眼前闪过。我恍若回到了多年前第一次随彼得堡歌剧院巡演的时候。景色依旧,但心境却完全不同了。

我们的马车拉着乐器和简单的舞台设备,走走停停。我们在粮仓改造的城镇剧院里演出,也把舞台搭在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地里,举办露天演出。简陋的舞台丝毫不影响人们看剧的热情。鲜少接触过高雅艺术的乡村妇女、小孩散落地坐在地上,看得津津有味。

有一次在户外演出,演着演着突然下雨了。舞台上的塑料布没有遮严,淅淅沥沥地漏雨,演员们的衣服被打湿了,但没人因此停止表演,台下的观衆也无人离去。表演结束后,我们被热情的观衆拉下舞台,所有人围在一起跳舞。雨越下越大,鸟儿飞回了窝里。世界都在躲雨,而我们在狂欢。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