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页(1 / 1)

加入书签

('

昨天他联系上蔡教授,发了一些资料,这一次他把卷宗亲自带过来。因为蔡龙教授并非公安系统内部人士,没有任职,梁晟不能向外人轻洩案情细节,只能现场带来看了,事后又带走。

这个案件性质也十分嚣张,城市杀人,还是游戏杀人。

没错,那所谓的审判书,在警方看来不过是一个杀人的理由。这个兇手在选择行兇时自以为大义凛然。

有遗留在现场的证物,却无法提供线索。一切到这里就断了,陷入了瓶颈期。他才病急乱投医。

蔡先生:“我明白梁先生的忧虑,这个案子不简单,在物证缺乏线索的时候,我们必须思考分析兇手的履历过往,犯罪心理学就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特殊形式,我们深究根本原因、突发原因和社会层次的原因,探讨兇手是谁,他又为什麽这麽做,是什麽刺激他做出这样的恶行,是一时心血来潮还是长久疯狂压抑后的爆发……”

一番话下来,给了梁队长和小蔡一种我在上课的恍惚之感。好在听了半天差点游神之际,总算有收获。

“结合了梁队长今日带来的资料,我给他进行了侧写。”蔡先生拿过一张纸,梁晟这才惊醒,如获至宝地捧着这张纸。

【我推测兇手应该存在某种病态心理。】

没错!他们警方也这样认定,兇手是一名反社会人格,感情肤浅没有良知,犯罪精明又善于谋划。

连警方在最初涉足死者陶华家时,看到假监控都心里一顿,兇手却敢大摇大摆僞装成服务人员进入,说明他早就摸排好了地形和现状,知道那一个充满“威慑力”的监控实际上不过一个徒有其表的空壳。

【他可能原生家庭遭遇过不幸,被虐待或者有缺陷,导致他人格不健全,成年后举起屠刀向无辜的人】

俗称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也许有人会想说,不幸的童年不背锅,我们也有不幸的童年,可我们后来成长为一个三观正常的人。实际上,只是大多数连环杀手,都经历过“不幸童年”创伤,后续无数兇手无师自通学会了卖惨,导致世界各地人民都习惯了兇手有一个“很坏的童年”为借口实施犯罪作为刺激因素。

【可能是成长环境、突发变故或者外界刺激】

【他应该在20-30岁之间,本地人,有交通工具,高等学历,推测与父母不和睦,这是一个性情自负、傲慢、残忍的男人】

【兇手一定精通互联网技术,他在网上沖浪捕捉猎物】

“……”

梁晟听着蔡教授一条又一条地讲述,脑海里逐渐勾勒出一个兇手模糊的形象,渐渐地,他激动心情又回归平静,因为他发现,这些侧写他们也侧出来了,而且这些说法不是他们昨天发蔡教授的资料吗?

导致再看这张侧写画像,梁晟心中顿生出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好似喝白开水般没滋没味的感觉。

梁晟自认是一个大老粗,没什麽细腻的文化,他找不到更恰当的形容词了,他想抖一抖这说话语调很慢的教授,希望他能抖落干货,最好告诉他兇手的样子、行事轨迹和犯罪动机,他的下一场犯案周期等更加至关重要的东西,他们警察要预防,结果半天只能抖出一两句算是精华的东西。

现代网民也许能懂这种心情,40分钟的长视频,结果就两分钟是精华,偏偏为了这2分钟的精华,必须忍耐38分钟的烦躁。

“梁队长,我只能告诉你,兇手很可能近期会继续犯案。”蔡教授脸色高深莫测,语气非常笃定道。

梁晟有点急了,这谁不知道,杀人会上瘾,兇手不会停止自己的行为。

他们神经紧绷如临大敌,想知道兇手下一次犯案的具体时间。

陶华死于2.14,秦宇等三名受害者死于2.17,那下一次难道是2.20?警方不敢打包票,因为犯罪分子很可能不会按计划来,故意反其道而行之。

所以摸清楚兇手心理很重要。

蔡先生后来又夸夸其谈了半个多钟头,梁队长终于明白了——这个专家完全是一个水货!一天的时间就这样没了!

他愤怒的眼神瞪向小蔡,小蔡也很惊慌,他也没想到是这个结果。不应该啊,都说“盛名之下无虚士”!

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边,这蔡教授说了一堆有用的没用的,宽泛又不具体,唯独一句话应验了。

“兇手再次犯案。”

……

“梁队不好了,丽生小区一家仓库发生了死者!”

这是一名喝醉酒的路人发现的,路人摇摇晃晃地走到仓库前,因为腹部翻江倒海,他找了个地方蹲下呕吐,然后他吐完发现仓库门下在黑夜中渗透出一片黑红。酒意上泛,路人不知道是什麽东西,傻乎乎地摸了一下,放到眼睛前,才发现是一滩黏稠到快要干涸的鲜血。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