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页(1 / 1)

加入书签

('

从始至终,他一点也不想推刃同气,可这一天却对他步步紧逼。

“这样也好,无后顾之忧。”楚羿道。

“李胤要杀李彻。”皇甫娣边哭,边在心里惊恐,同时,一个疯狂的决定在她心中燃烧,楚羿不是不喜欢她,要和李胤在一起,那她又何必吊死在楚羿这根树上,倒不如把这个消息通知李彻,换取一个安稳的庇护。

虽然不知道宫中具体发生了什麽?但文帝在贝州,李彻是太子,宫中一定是他独揽大权,在楚羿,李胤班师回朝时,让李彻设伏兵把他二人杀了,她岂不是大功一件,假如李彻登基为帝,至少她能捞到一个妃子之位。

想罢,皇甫娣飞速抹了泪,蹑手蹑脚离开。

军机重地,进来不易,出去更难,皇甫娣知道,想要出去军营,只有文帝能帮她。

皇甫娣装出一副伤心欲绝,楚楚可怜之样去找文帝,说楚羿不待见她这个旧主,她留在军营也没意思,请求文帝给把守营门的士兵说一声,放她出去,别告诉楚羿和李胤,她只想默默离开。

想到不被李胤待见,文帝感同身受,竟真给士兵说让放皇甫娣离开,并叮嘱不準禀报给李胤。

士兵不敢不听文帝命令,只好放皇甫娣离开。

皇甫娣得成,她欣喜若狂,有了前几次的经验,这次,她把自己乔装打扮成鄙猥村夫,晓行夜宿,四天后,安全抵达帝都。

到帝都,皇甫帝先恢複原貌装扮,等到次日,她去皇宫等候时机,她知道上早朝时是最好的时机,可以让上朝的大臣把她的话传给李彻。

户部尚书王世林就是最好人选,当初她在满庭芳时,为搏她一笑,王世林也曾豪掷千金。

时值秋末,秋风已有些刺骨,皇甫娣披上鹅黄斗篷,提着红纱灯笼守在皇宫外。

此时,寅时,天光正黑,只见宫门前灯火荧煌,冠盖如云,皇甫娣眼尖的从衆官员中一眼看到走在人群中的王世林,急忙迎上去施礼,“王尚书。”

“南宫娣。”王世林认出皇甫娣,猛然震惊。

皇甫娣:“是小女子,王尚书可否借一步说话。”

满庭芳头牌南宫娣真实身份乃皇甫娣,且身份暴露后逃跑一事,传遍帝都,传言她已香消玉损,王世林有些害怕,既犹豫,又贪恋皇甫娣美色,不知眼前这人是人是鬼?

皇甫娣:“小女子是活生生的人,王尚书勿怕。”

上次皇甫娣返回帝都找楚羿,就听纷纷扬扬传她已香消玉损的消息,她不知此消息是谁传出来的,但对她来说,是很好的保护,不会有人再注意到她,因此她知王世林怕因,故那样说。

听言,王世林方敢色胆包天借一步说话。

其他官员见状,悄缩颈而笑。

背人处,皇甫娣附耳低言王世林。

王世林一听,惊骇难言,答应将皇甫娣所言之事如实禀报李彻。

当下李彻已仓促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康啓。

退朝后,王世林私下求见李彻,对于皇甫娣要求以贵妃之位交换只字不提,只将皇甫娣所言如实禀报:李胤大捷,上邶灭国,大丰,景国两国呈上降书,十日后愿牵羊担酒来降,届时,李胤将回帝都发动政变,且文帝在贝州,口谕传位于李胤。

李彻一听,惶恐不安,李胤不向朝廷彙报战况,他多次让探子去探贝州战况,探子一去不回,原来李胤已经大捷,眼下当如何是好?

王世林谏言,趁还有时间,调南大营二十万大军来帝都,镇守帝都东,南,西,北四门,待李胤班师回朝,不让大军入城,单让李胤一人入朝面圣,入宫后将其围杀。

李彻同意,立下令调南大营大军入帝都,预先排兵布阵待李胤。

贝州,文帝不让禀报,因此楚羿,李胤并不知皇甫娣已离开一事。

十日后,大丰,景国如约来降。

次日,李胤整军,让文帝,裴桓,哈图耶,三人各乘坐马车走在中,他和楚羿并马领头,裴信,戚芳,孙沖,谢览四人各随左右,浩浩蕩蕩班师回帝都。

也是到此时,才发现不见了皇甫娣,李胤问,士兵如实答。

李胤相视一眼楚羿,油然而生一种不好的预感,皇甫娣定是把贝州战况报给李彻了。

李彻派来的探子全被他截杀掉,为的就是不让李彻得知贝州战况,不知他何时回朝,好杀李彻个措手不及,尽量以最小的动静解决此事,看来这下,想不流血都不行。

手足相残

大军保持原队形抵达帝都,只见帝都东,南,西,北,四门紧闭,城楼上,南大营士兵擐甲持戈以待,朝李胤喊话:“李主帅,奉皇上之命,让您一人入宫面圣,大军不得入帝都。”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