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366章 战后重建(二)(1 / 2)

加入书签

不久,一则重大的消息如春风般传遍了登莱二州境内十里八村、街闾巷陌——登莱巡抚衙门决定在芝罘湾一带,修建一座商贸港口。

这一天,招募人手的告示刚刚张贴在城门口,就引来了众多百姓的围观。人群中,一位老者捋着胡须,眼中满是期待,喃喃自语道:“这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啊!”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其中,一位名叫李二牛的小伙子兴奋地对身旁的伙伴说:“兄弟,这是咱们的好机会!能参与修建海港,那是何等的荣耀!”

他的伙伴张三娃连连点头,应声道:“是啊,听说工钱给得也不少,咱可得好好干!”

一位中年妇女拉着自己丈夫的手,说道:“当家的,咱们去应聘,多挣些钱,也好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

丈夫坚定地回答道:“那是自然,这么好的事,怎能错过!”

人群中,一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也挤了进来,他高声说道:“修建海港,不仅能促进贸易往来,更是国家昌盛之兆。这都是有现成案例的,就比如那个松江海港,每年给大周朝所提供的海税收入,就高达数百万两白银,更提供诸多工种,养活了数万户家庭。登莱巡抚衙门真要在芝罘湾开埠通商,对于登莱二州而言,属于一件天大的好事,吾等定当全力相助!”众人纷纷附和,表示赞同。

城门口负责招募的官员大声说道:“诸位乡亲,登莱巡抚衙门此次修建芝罘海港,乃是千秋大业,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只要你们有把子力气,愿意吃苦,都能来应聘!所有劳务人员,由登州府负责一日两餐,油水足,管吃饱,每日还可得二十个铜板,这样的好事从哪里找去?”

这话说得没错,以前刘为民做登莱巡抚时,时常向普通民众征发徭役,不仅需要当事人自带粮食,而且一文钱都拿不到,纯属做白工,如今松江伯周进主政登莱二州,让大家干活时,管吃管喝,还有钱拿,这真是令人惊喜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