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页(1 / 1)
('
这几个月处理完了乱党余孽,大昭休养生息,逐渐开始恢複生産,徐清淮日日不停息地处理着手头上的政务,直到今日才在朝堂之上提起两国修睦之事。
两国世代交恶,这是人尽皆知的事,从明哲帝开始就打仗抢地,洪昌元年徐傅拿下沙崧,两国小仗不断,丰隆年间又打了两场,去年那是打了整整一年啊!按理说,徐清淮对北岐的仇恨定然不小,但大臣们又都知道,如今的北岐皇帝正是从前的萧云山。
两国皇帝有着这样的关系,但凡还有着一丁点恩情,就必须要谈和睦的事情。朝臣们有些不知所措,说只要是为了两国百姓好,他们自然是愿意议和的。
谁知下一刻徐清淮就说:“好,那朕便将沙崧两州还给北岐。”
朝臣们立刻跪地叹道:“陛下!那可是陛下和徐……徐氏先辈拼死挣来的!怎能轻易拱手相让!”
徐清淮道:“那你们觉得我朝还有什麽能许给北岐吗?”
底下面面相觑,怕说得太直接就不太好听了。反正龙椅上坐着的那位看起来也丝毫没有将大臣们的建议放在眼里的样子,无论他们说什麽,这沙崧两州是一定要还给北岐的。况且,听说北岐此时也正在商讨议和的事情,也要给大昭交换条件。于是有人干脆咬咬牙,道:“两国互市,再无隔阂,只要百姓安乐,臣等便别无他求。”
徐清淮淡淡一笑,挥袖起身,扬声道:“愿天下太平无恙。”
大臣们齐声道:“陛下圣明!”
蕤宾五月,天色大霁。
北岐车马浩浩蕩蕩行至镐京城内,满城空巷,百姓皆到沿街争相去看一眼北岐的皇帝,但却只能看着金色顶盖的撵,檐角挂着的铃铛缓缓作响,悠扬传至大内皇宫。
灿阳高悬,大殿之上的徐清淮正襟危坐,金龙威严十足地盘在玄色龙袍上,冠冕上垂下的珠玉冕旒微微摇摆着。远处那人同样一副龙袍加身,大昭的大臣们在殿外排列着,铺开一道唯有皇帝登基或是立后的时候才能走的御道。北岐皇帝亲自来到大昭的皇宫,这是自大昭开朝以来从未有过的景象。
徐清淮缓缓站起身来,几步走到了勤政殿的门前,脸上的喜色再也抑制不住。
那熟悉的身影一贯得端庄平和,如今更多了几分威严气度。
萧云山停在了阶下,对上了徐清淮期待的眸子,开口道:“北岐今日前来贵国,只为求和。朕不会让贵国白白交出沙崧两州。”
徐清淮淡笑了两声,应道:“两国交恶多年,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轻易修睦啊。我大昭已经给了足够的诚意,北岐打算将什麽诚意拿出来给朕?”
萧云山身后的北岐使团向前几步,将一个雕花盒子呈上,大昭的官员便立刻接过来,跑上玉阶交到徐清淮手里。
徐清淮神色微怔,接到手里,打开一看,只见一枚青玉扳指摆在其中,他擡头看了一眼萧云山,接着又看见了扳指下的红色宣纸。
夙遇清淮,笃于早岁。共许太平无恙之愿,立千秋共赏之誓。今鲲鹏鼓翼,万里扶摇;琴瑟调弦,双声都荔。云霄琅月,不坠往日之情。山川同源,惟愿共生天地。愿与君申白首之盟,结无穷之欢,联两国之姻亲,祝万世之太平。
一张求婚聘书摆在徐清淮的眼前,他愣了片刻,才缓缓擡首看向了静候他回答的萧云山。不,是元霄琅。
元霄琅微微一笑,道:“我朝大臣们在燕京也商议了数月之久,唯有两国联姻,可解眼前之困,让两国和睦交好,再无事端。”
底下的大臣们都有些愣怔,疑惑地看向彼此。大昭的公主才刚半岁,北岐也没有什麽皇子皇孙,如何联姻?难不成……是上面这两位?!
徐清淮望着元霄琅,眉眼间透出几分笑意,这一眼跨越万里。没有一丝犹豫,他开口道:“那朕,嫁你。”
.
太武元年盛夏,北岐皇帝元霄琅退位,俸端王元霄酆为北岐新帝。
太武皇帝大婚,但并未以皇后之仪立元霄琅为后,而是许他头顶冠冕,身上华服,以及寰宇之上的宝座。天下皆喜,庆两国交好。
丰隆帝遵守对徐清淮的承诺,自尽于寝殿之中,紧接着,先皇后夏逢秋紧随其后为其殉情。
公主养在了徐清淮和元霄琅膝下,承为后嗣,受太傅教导,尊太子之位。
自那以后,天下多年太平盛世,从未有过一次争端。
屏风后的青年把玩着手中的折扇,悠悠地听着说书人讲着太武皇帝和北岐文睿皇帝数十年的情分,淡淡喝了一口茶。身边赶来的侍卫躬身轻声道:“殿下,该回宫了,陛下要查您的功课。”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