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页(1 / 1)
('
待到陈昌归顺时,晋帝又许配要将刚丧夫的长乐王女许配给陈昌;只是因为陈昌降而又反,这桩亲事才没有成。
上个月长乐王女感染了瘟疫,是苏娘子日夜照顾着她,但长乐王女还是一病而逝了,年仅十五岁。
前世在永安城将破时晋帝想要仓皇逃离京城,让长乐王护驾,长乐王回府想要带苏娘子一同离开,却被苏娘子一刀捅死了。
若非长乐王身死,晋帝也不会被桓晏劫持。
而如今明瑛同样给了苏娘子这个机会,亲手杀死长乐王的机会。
尽管如此,方蔚筠依然不放心这事,而且谁也不知道发疯的苏娘子到底会把这件事做到什麽地步。
明瑛心里有数。
苏娘子只不过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其他人。
苏娘子是以思念夫君的名义来到京畿的,一见到长乐王就开始哭诉他们的女儿感染瘟疫亡故之事。长乐王也是刚知晓女儿病故之事,但如今也没有心思安抚悲痛疯癫的妻子,就说这边马上要开战了,让苏娘子尽快回京城。
苏娘子不愿离开,长乐王只能先安置她在军中暂歇一夜,明日再送她离开。
当晚苏娘子乘着月色到外面祭拜已故的女儿,次日苏娘子就离开了京畿。
三日后停雨了,两军再度交战,恰逢中游发洪水又将他们沖散了,双方只能往南北逃窜然后重新安营驻军。
京城卫军刚安顿好,长乐王却在与一衆将军商议军机之时突然倒下了,军医说长乐王是积累成疾兼且旧伤複发,需得静养为尚。
但只过了五日,长乐王就在禹州病逝。
消息传回京城,晋帝疑心长乐王是染了瘟疫,只吩咐将长乐王的棺柩在禹州做密封防腐处理,然后安葬在禹州。
随后便是永乐王南下接替长乐王的京城卫军统领一职。
再由兵部尚书郎北上接替永乐王的职位。
这个结果超出明瑛的预算,直接废掉了他的第二步棋。
不过永乐王也并非无懈可击。
晋帝不相信边将,现在只能是权衡之后选择任用宗室来平叛,只不过他也同样不信任宗室罢了。
决堤的河水漫过田野,此次永乐王定会背水一战。
他们等不到明年了。
在这场历时两年的拉锯战中,江东军步步紧逼,永乐王就想要从他们背后的防线中打开一道缺口;虽然这已经是江东用过无数次的招数了,但胜在好用。
江东军同样沿用了攻打绵北三城的战略,让梁霈、明琂和景安侯黎修敬率领四万军队分前中后三路从东平绕到永安的东北方,熟知地形的卓凭舟在那边接应他们,然后绕开前面的京城卫军直逼永安城下。
与江东军对峙的京城卫军在得到京城危急的消息,必然会回兵救援。
只要梁霈他们能顺利从东北方打到永安城下,这个策略就一定能成。
否则若永乐王不回师救援,晋帝也会记恨他此时之举;若还有来日,他稍有行差踏错,就会被晋帝抓住把柄治罪。
而等到京城卫军回师,驻扎在溪林北的江东军就会向北边大举进攻。
所以他们要抢在永乐王撬开防线之前动手。
东路军出兵后,溪林北这边依然严密防守。
明瑛刚回到军营,恰好遇见了许冶。
许冶也是刚从江东过来,他原本还是跟着蒋文安在新安跟楚国使者交涉。
但他的族兄许庸在陈城之战受了箭伤,整条右臂都废了,也无法再骑马上战场了。许庸被送回江东,他就担忧他的家族会落了下风,便把家族中能干活的子弟全部都送到这边来。
之前同和楚国谈判过,许冶和明瑛还算熟悉,才略有忧心地问起:“此次他们出兵绕过京城卫军从东北攻打京城,可万一误判了东北线的军力……”
“东北线是兵部尚书领的兵,在和北城那边对峙。”许冶担心的也是这点。
即便他们击败了驻扎在永安北线的晋军,但现在驻守北城的可不是从前和他们结盟的季慕淮,而是本就和他们有旧怨的陈昌。
焉知到时候不是为别人做嫁衣裳。
孤军深入本就危险重重,这也是永乐王想要打破北防线却迟迟不敢真正动军的原因,稍有不慎可能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明瑛只是和许冶一同走着,却并未说起此次进军之事。
兵部尚书全毅正是他原本的第二步棋。
当初以为若长乐王死,晋帝很大概率会将全毅调来京城卫军中,没想到却让全毅调去北边换永乐王过来。
秉着与其废了这步棋不如釜底抽薪的想法,明瑛又重新捡起了这颗废棋。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