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页(1 / 1)

加入书签

('

今天过来装水车,是郑云带人将水车擡过来装上的。

“阿啓,你可真厉害!好像你什麽都会!”郑云开口夸赞,宁啓在他眼里就像是一团光,这团光随着郑云对宁啓的了解,越来越亮,熠熠生辉。

“哈哈哈,我也不是什麽都会,只是比你们知道的多点而已。”宁啓能知道这麽多,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而且,如果不是他大学学的是设计,他也不会这麽知道这麽东西,不会画图纸,自然这些东西想要做出来就艰难很多。

“在我心里,你就是最厉害的!”郑云看着宁啓认真道。

“好啦,我知道了,你在我心里也很厉害!”看着郑云认真的表情,宁啓回道。确实作为一个猎户,郑云已经比这时代的大多数人都厉害很多。

张家村就在石溪村旁边,石溪村有了水车和水渠灌溉农田,他们是最先知道的,于是他们的里正找到了宁啓。张家村的里正年纪也不小,有六十多岁,发须皆白。这次来是他儿子扶着他来的。

“夫郎,我是张家村的里正,我姓张,这位是我的儿子。”张里正介绍自己和他儿子。他儿子也向宁啓问了声好。

“两位请坐,来找我是有什麽事吗?”宁啓道。

“我这次厚着脸皮过来,是想请夫郎告诉我水车的制作方法,我们村里的农田,现在许多还没有种植,我看的心里也是很焦急。你放心,我已经和村里人商量过了,不让你白教,这是我们所有人兑的钱,数量不多,希望您收着!”张里正说着,拿出十两银子。

张家村有二百多户人家,能拿出十两银子,已经不是小数目。

“教你们是应该的,大家种地都不容易,不过不用这麽钱,剩下的银子你们拿去做水车吧。而且挖掘水渠,我还要到你们村里看看,给你规划水渠的位置。”宁啓意思着收了一点,从张里正手中接过银子,拿了一两,剩下的又还给他。

这水车的技术,宁啓本来也没打算私藏,这是利民的东西,不应该拿这些来谋取利益,本来就应该共享。

“夫郎大义,我代张家村全村人多谢夫郎!”张里正说着,颤颤巍巍的给宁啓行了一个大礼。

“张里正快请起,使不得!”宁啓上前将他扶起。

就这样,宁啓将水车的图纸交给了张里正,让他带着儿子去找木匠做这水车。并且亲自跑了一趟张家村,给他们规划水渠。

从张家村回来之后,附近其他的村子听到风声,也过来找宁啓,宁啓一视同仁,全部都收了一两银子,并且过去给他们规划水渠。

周围的村子知道宁啓几乎是白教他们,都很感激。以前可能不知道石溪村有宁啓这样一个人,经此一事,都知道了,并且对他很是维护。

好在天公作美,种下的种子发芽长了一些过后,终于下起了雨。这下再也不用担心谷子会长不好。

这次的干旱也总算是到了头,不过这次的事情也给宁啓提了一个醒,得尽早做些準备,不然真的遇到旱灾,河道枯竭,到那时平时做饭用水都没有,更不用说灌溉田地,可能就真的颗粒无收。

雨过天晴,李複言和吴恒也考完院试回来了。吴恒也就是宁啓请的夫子吴度的大儿子。

李複言回来后,到家里歇了一晚,第二天就先来拜访宁啓和郑云。

“李书生,你和吴恒院试考的如何?”宁啓问道。

“托郎君和夫郎的福,都考上了秀才,成绩也还不错。”李複言道。

“恭喜恭喜,那以后要叫你李秀才了。”宁啓开口道喜,郑云也说了声恭喜。

“两位还是像以前称呼我即可,这一切都要感谢你们,请受我一拜!”李複言起身,给他们行了一个大礼。

如果不是宁啓和郑云给他那麽高的工钱,他也不能攒到足够的银钱到中州郡城参加院试,也就没有今日。李複言心里对宁啓和郑云感激不尽。

而且这次回来,听到奶奶说,村里前段时间干旱,还是多亏了宁啓和郑云,他们才能种上地。并且周围的村子,只要过来求教,宁啓都尽心教他们,只取一两银子,绝不多拿。

李複言对宁啓的敬佩又上了一个台阶。像宁啓这样的人真的很少见,他这麽多年都没有见到过一个。

以后如果他为官,也一定要向宁啓夫夫一样,关心民生。

“李书生不要客气,都是你自己努力,没有我们,你一定也可以走到这一步,只是时间问题罢了。”宁啓道。

“是啊,李书生,赶快起来!”郑云走过去,扶起李複言。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两位一定要收下!”李複言递上自己带的谢礼,是他在县里买的一些红枣和桂圆干。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