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页(1 / 1)
('
王景乐、李简和杜子越虽是一起来的石溪村,但却没有一起回去。王景乐和李简在六月欣赏完荷花之后,因家里有事,就先回了京都。杜子越因为这些年一直在外游玩,家里人没有大事便不会找他回去,便一直住在石溪村。
听宁啓和郑云说道自己想找道观之后,杜子越便想到了离京都只有半日距离的南山上的白云观。
但凡是京都的人,基本都去过白云观,一到节日,去白云观上香的人就络绎不绝。杜子越以前也经常陪着自家奶奶到白云观去上香,因此对那里印象很是深刻。
白云观可以说是历朝第一大道观,因其弟子衆多,许多弟子在出师后可能会选择游历或者到其他地方的道观继续修行,所以想要到白云观去找寻道士合作并非全无可能。
从石溪村到白云观须得经过京都,到了京都,杜子越便邀两人到自己家做客。宁啓和郑云去了杜子越家里便知道,为什麽他们能养出杜子越这样的人了。
虽然宁啓和郑云都是一介白衣,要说最好的成就,也就是石溪村的事业,和杜子越家这种有权势的人家是万万不能比的,但是杜子越家人见了两人也很客气,没有一点瞧不起他们的意思。
知道两人便是杜子越信中经常提到的对他多番照顾的夫夫之后,对他们更加热情,还让杜子越多带他们到京都游玩。
休息一晚后,杜子越便带着两人游玩,他们总算是见到了京都的繁华。两人曾在中州郡城生活过一段时间,但到了京都才发现,京都的繁华程度是郡城完全不能比的。
白日里,京都的街上一直热热闹闹,人流不断,商铺林立,在这里你可以买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一个上午一条街市也没有逛完,到了午时,杜子越便带他们到京都最出名的酒楼吃饭。
郑云听到京都的饭价都瞠目结舌,就连宁啓自认为见过世面,也被这饭价吓到。
酒楼的小二知道他们是从外地过来的,便给他们推荐高粱酒,说这高粱酒是京都卖的最好的酒水,但凡来吃饭的顾客都要点上一壶。
宁啓和郑云亲眼见到高粱酒在京都的火爆,很是高兴,便依言点了一壶。
高粱酒上来之后,光是看外观都与衆不同。这酒楼中的高粱酒是用精美的瓷器酒壶装好的,每壶并不多,就连酒杯都是白玉酒杯。
本来两人还觉得这高粱酒卖的甚贵,但是看到这酒杯,宁啓都觉得这价格怕是都在这上面了,喝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摔了酒杯。
不过这次的经历,也坚定了宁啓想让高粱酒走更加高档路线的决心。从高粱酒第一次生産到现在,已经有五年了。宁啓每年都会窖藏一部分高粱酒,等酒发酵,变成更加醇香的酒液。最初的一批高粱酒也窖藏了五年,现在是时候拿出来卖了。
不过酒楼的饭菜上来之后,宁啓却没有那麽惊喜,这些饭菜虽说摆盘都很精致,但是论口味来讲,还是悦来酒楼的更好吃。
杜子越带着两人在京都游玩了两日,第三日才一起前往白云观。
他们来的这日是很寻常的一日,但道观里上香的香客还不少,在路上他们就碰到了几辆马车,到了道观,才发现道观里人更多。
这些来道观的香客不止有京都的,还有京都附近其他地方慕名而来的。
“三位善人,上香请到殿内!”
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小道士,引着他们到殿内上香。三人上完香之后,见小道士还在门口,便和他说明来意:“小道长,我们来此是想找观主,麻烦你传达一声。”
“三位善人,观主正在清修,一般不见外客。我带你们去见我师傅,有事你和他说,至于见不见观主,也由他来决定。”
小道士带着他们一路往后院走去,直到走到一个单独的院子中,进入院子,他们便见到一位中年道长坐在院中似是在清修。
小道士走上前,和那中年道长说明他们来意后便退下了。
“几位善人找观主何事?”中年道长问道。
“道长,打扰了,我们来此是想寻求合作,我和郎君打算在我们住的村子旁的山上修建一座道观,但空有道观却没有道长。我们听说白云观弟子衆多,便来询问有没有想去那边修行的,可以和我们合作。”宁啓行了一个礼说道。
“你们村子处在哪里?名为何村?”道长缓缓问道。
“处在中州郡平阳县石桥镇石溪村,李京都约有五日的路程,距离不远。”宁啓笑着回道。
“我知晓你们村子,我的弟子曾拿过你们村的宣传手册给我看,不得不说,你们很有想法。但我认为你们修建道观,只是为了赚取银钱,赫尔普通的商人无异,这与我们白云观的修炼初衷不符。再加上你们那里吸引游客去游玩,可能不太清静,不适合我们修行。”道长说道。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