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贤良文学的祸害(1 / 2)
宋应昌这会儿是把之前整理北宋熙宁变法的事全都分派下去了。反正现在人够多,这些收尾的事情,三位好友都能胜任。
自己则趁着新年再赶一赶罗龙文之前说的儒家上位史的整理。
其实就是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儒家正式在汉武帝时期登上舞台,但随着董仲舒不被汉武帝重视,儒家并未实现定位一尊的愿望。
直到霍光辅政期间,为了战胜桑弘羊为首的道家旧官僚,全面启用毫无政治根基的贤良文学众人。
从此,贤良文学上位,又由于贤良文学多重视师承,相互连带,以至于即使霍光还政宣帝,宣帝也不能彻底废除贤良文学,而是扶植另一派贤良文学取代掌权的贤良文学。
又由于贤良文学相互师承姻亲关联,所以,霍光下台后的人事变动本质上就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由于贤良文学士子本人并不习数术易理工商,因此其往往以道德之士自居,以品行论高下,能力则次之。
恰恰由于贤良文学本身学习范围画地为牢,根本无法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贤良文学在往后历朝历代都是王朝统一后才站上前台。
为了解决其能力不足问题,其政策往往就是禁止一切超出其治理能力范围的活动,转而打造一个他们擅长的道德社会。比如抑制商业,禁止海贸,推行祖制。企图君臣垂拱而天下治,就是什么都不做,每天都是昨日的重复,日复一日,世世代代躺着就把俸禄挣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