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万事俱备(2 / 2)

加入书签

也许太子丹当时是矛盾的,为了报家仇国恨,樊於期只能牺牲;而如此一来,燕国便少了一个能够和秦军抗衡的将领,也不知道是福是祸。得失之间,胜败无常,为今之计只能鼓舞荆轲的士气,让他一击必中了。得知樊於期自刎后,太子丹到了樊於期府上立马趴在樊於期身上失声痛哭,仿佛是在告诉荆轲,此去刺秦,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事已至此,太子丹命人收好了樊於期的头颅,用匣子封存起来,交给了荆轲。同时将一柄锋利的匕首给荆轲,这柄匕首是从徐夫人那里花费了100金得到的。太子丹唯恐秦王不死,还命工匠用毒药水淬炼匕首。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太子丹还找了一位或者自愿、或者强迫,或者是一般人、或者是刑徒的人,试验了一下匕首的威力。那个人身上只是受了一点伤,便死去了。

万事俱备,荆轲遂收拾行装。

不过荆轲却还是不想走,因为他觉得自己还差一股东风。一个人去秦国的风险太大了,而且一路上连个相陪的人都没有,不管是去刺秦还是刺秦之后的黄泉路上。于是,太子丹遂给荆轲找到了秦武阳。

(本章未完,请翻页)

燕国的勇士,其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据说他13岁便手起刀落斩杀了一人,别人都不敢和他的眼神相对。秦武阳便成了荆轲的助手,只是荆轲内心似乎并不喜欢秦武阳,他甚至从秦武阳的外表看出了这个人的外强中干。据说,当时的荆轲是要等一个人,只要他到了,荆轲才有必胜的把握,可是在如此关键时刻,那个人却因为地方远而迟迟未到,不免让太子丹心生疑虑:这荆轲莫不是心中惧怕而故意迁延?为了敦促荆轲快点动身,太子丹便又到荆轲处,让其尽快准许秦武阳和他一起去。

荆轲这时候也来气了,太子丹此举不但是对他的不信任,也是不懂得他的一番苦心。所以荆轲呵斥太子丹道:“如果派遣了秦武阳代替我的那位朋友前去刺秦,则很可能事情失败。如今我拿着一把淬了毒药的匕首到吉凶难测的秦国去,之所以迟迟不动身,就是在等待我的那位朋友,太子既然如此急切,我便从了太子的心思。”似乎这正是史家给后来荆轲的成败与否埋下的伏笔,荆轲没有等到他的那位朋友,一个小小的猜忌便决定了整个事件的成败。

为了拔高荆轲的士气,展现自己的仁慈,太子丹竟然召集了许多知道这件事的宾客,来到易水边,身穿白衣、头戴白帽,如送死人一般去送荆轲,仿佛是在告诉荆轲,此去一别,今生便再无相见的机会;也仿佛是在告诉秦国强大的情报网,太子丹派刺客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