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赌剑(1 / 1)

加入书签

('

第556章 赌剑

月亮挂在天角,含元殿却已像深夜。

这一刻谁也不知道还能开口说些什麽,那位登上中阶的年轻书生立在案前声音清晰而死板地讲述着这场的【天地熔炉】的一切首尾。

真的是一座熔炉。

在踏入天楼的同一刹那,这位哲子就将自己的身体封存了起来,此后十年,如果那过程可以称之为融炼,那他的身体就是一刻不停地烧了十年。

这大概和「天麟易」一样前无古人,没有哪位天楼对自己的身体做过同样的事情。

而这位年轻书生的讲述很清楚,很多人仿佛又在听那位哲子刚刚的讲课,每一处原理和细节都仔细地剖开在含元殿前,不能确定的地方也并不掩饰……但其实那都没什麽所谓了。

这场壮举因为太简单丶太扎实,即便没有任何讲解,满朝朱紫也都能感受到它的力量。

满城池塘生太极……这场【天地熔炉】当然不能一举奠定二天论的统治,即便这实证本身也有很多可以商榷的地方,但它一定是打开了二天之论的通路。

它绝非反对者所言的蜩鸠之鸣丶政治空谈,而是真的上接天理,具备某种亟待阐释的合理性。

那麽这也就是如今殿前静凝的原因了。

「天麟易」,难道就是假的吗?

大唐几百年来的倚仗,难道就一直都有缺口吗?

无论立在哪一边,人们都不能说服自己,也不知该如何驳倒另一边。

本意在解决争端的大朝议,似乎反而将论争拔升到了更激烈的高度。

御座上那位轻轻叩着案桌,声音中倒听不出什麽烦难,垂眸道:「南哲子,你于《二天》此证,可有什麽看法吗?」

南修沉默片刻,作揖道:「朱哲子以天马行空之妙想,合以沉实坚严之执行,所得之证足为二天论之梁柱。其学生所述之不妥与担忧俱为细枝末节,泰山之石有隙,不伤其本,此证臣无疑义,愿认可之。」

圣人点头。

「然昊天必为唯一之道,此臣所以再述也!」南修持杖而拜,「臣少年学理,至今已六十又一年矣,臣无得证朱哲子之谬,但朱哲子之证为真,未必二天论为真。若成一统,必以一天纳二天,而非二天纳一天也。」

若在讨论同一事物时遇到两种相反的事实,则两种事实间必然有其关系,求索这种关系,最终一定是二天纳于一天,例如朱哲子所证是昊天的某种特殊状态等等……这是南修依然坚持的观点。

「南哲子此言何证?」

一道年轻的丶略微有些僵硬的声音。

紧接着响起在含元殿前,一时令朝场更为寂静。

是那位朱哲子新传人,一张完全陌生的面孔,他大概没有来过这种场合,甚至可能没怎麽来过神京,行止都不大放得开。

但这句话很清楚,他说这话后抿唇看着南哲子,认真的态度像把锋利的刀子。

南修没有证据。

方继道继续开口,不知是情绪的冲击还是紧张令他语气僵硬,带了些木然沉冷:「天理院申论,必以实证,此《二天》所以十年沉寂也;今朱师有证,二天则立,南哲子无有实证,而言二天为一天所统摄,非理也。」

方继道如今握住了这杆旗子,南修沉默看着他,在这时,两方都不会后退半步。

「大唐六百年立国,皆从昊天之意。」卢春水缓声道,「此皆一天之证。今朱哲子发前人所未发,理应从长计议,真自真,虚自虚,当寻根溯源,岂可急变立国之本?」

「卢哲子说错了,是一天论容不下二天论,二天论却可包纳一天论。」方继道应道,「二天者,使人间见所未见之『性命之天』,无此天,昊天传意可为大唐所用,有此天,昊天传意亦可为大唐所用。」

「池生太极,就一定能证明第二天存在吗?」

「知断世事,就一定能证明二天不存在吗?」

「我再说一次,大唐六百年立国,所倚皆在昊天!其间社稷动荡丶生灵涂炭甚于今者倍矣,而大唐屹立,未见所谓『性命之天』也!」

', ' ')('

言论一霎锋利而赤裸,所谈的天理终于还是落到了每个人真正关心的现实——天理为何本与绝大多数人无关,天理会影响大唐的安稳与动荡,才与每个人有关。

方继道默然几息,抬头轻声道:「是麽?那如今为何不是【驰龙】之年?」

含元殿前,所有人一霎生寒。

真正寂如深夜。

御座就在三丈之上。

「既论真理,我想没什麽不可以说。」方继道低头道,「大唐六百年至今,真的安如泰山吗,还是几回命悬一线?昊天既掌控一切,何以如此?」

「此陈年旧论,早年动乱,无出三处:盖因麒麟未强丶运势滞后丶人事有阻……」

方继道霍然抬手指道:「你所言此三处,我正称之为『性命之天』!」

「……」

含元殿前一时安静。

这位年轻的书生一言指出了矛盾最不可调和之处。

数月丶数年的血色都是从这里迸发出来,一天论在意的不是二天还是三天,也不是二天称为性命之天或其他的什麽……它唯一必然坚持的,就是「昊天统摄一切」。

因此两方的争锋正在此处,二天论立成,只是孵化了自己,它能稳稳地站上台前,在寻到足以推翻它的实证之前,昊天论已难以压垮它,但它同样需要一柄锋利的矛去刺入对方的致命漏洞。

证明我是对的,和证明你是错的,这其实是两件事情。

可你又能找出什麽丶证明什麽不在昊天统摄之中呢?

一切都模糊未定。

每个人都觉出了两方此时的针锋相对,就在这大朝议上,就在这御座之前,竟然没有一方稍让一步。

连朝场也开始微微扰攘了,不时有人出列请言。所谓「大朝议」,本也不是只请众卿来静立而听,须在论争中方能达成一致。

然而众卿之泾渭分明亦可见得,只是也添了许多更为复杂的立场和观点,那渐渐也激烈起来,争论者有丶斥骂者有丶静立者有丶怔然者有……其实本也如此,因为这本来不止是天理之争,它代表着朝堂上将起的风暴,代表着背后一些残酷而庞大的碰撞。

它将在很多方面动荡神京,乃至在更远的未来动荡大唐。

夜幕渐沉,冬风飘带,涌动的青绯与朱紫们如同海潮,方继道安静看着他们,而后转头望向了御座之上。

「……当到了那一步,你可以什麽也不必说。」那位齐居士的恩君道,「他会寻元照要实证的。」

「既如此,元卿,你意如何结此争论?」御座上传下一道淡声,整片朝场骤然一静。

在所有的争论里,这位交手默立的尚书都没有出言,他立在列首如一条木头……但圣人转头垂眸,唯一问的就是他。

但许多人已很快明白过来——是谁推动的这场士争。

数月来一切士林风暴的中心,立在士人背后的身影。这位圣人并不掩饰什麽,他的目光落得很直——二天论已然立起了,元照,你接下来的动作呢?

于是下一刻几乎所有人都悚然地意识到……这位尚书,竟然真准备了一决是非的办法吗?

只有风声吹过的朝场上,元照低头出列,木声道:「臣听两位哲子言,昊天为万物唯一之终极,却有一事不明,望请答覆:修行中有所谓剑之道者,众卿皆知,此兵器全然为人之创造,何以竟能调动天地之权柄呢?」

人若能创造出与天平齐的权柄,又何言天能统摄人之一切呢?

「此亦旧言。剑者,古而有之,其源头与经行未明,人间尚未尽知其何以特殊。然而无论何由,其权柄必是取于昊天,人即便御之,不能超脱昊天也。」南修漠声道,「待明了其秘,刀者丶枪者,未尝不可得昊天之赐权。」

元照依然敛袖木声:「水火运势若有仙权,合在昊天之下,而南哲子是说,即便剑这样人所创造的兵器,也是昊天所统摄吗?」

「一切万物,皆在昊天之下。」

「是麽。」元照第一次偏头看着他,朝场夜风如寂,「你敢赌吗?」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