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1(1 / 1)

加入书签

('

不到秦大人也有这般童心的时候。

“自然是可以的”,暨嘉祯热情邀请他一道同行。

他本就有事想找秦朝宁,秦朝宁能和他们一块去御兽园,那是最好不过了。

御兽园不大,但是里面的飞禽走兽却是不少的。

后宫这边有专门的一批内侍负责驯兽与照看这些各地进贡上来的珍稀动物,把它们喂得毛发油光水滑的。

秦朝宁全程拉着五公主和六皇子的小手,在园内玩得不亦乐乎。

两相对比下,一旁一路上看着他们,时不时让内侍帮把手照顾弟妹的二皇子暨嘉祯倒是显得很稳重了。

等逛完了园区,看完了憨憨的熊猫,秦朝宁很是心满意足极了。

他给皇帝打了几年工,今天真是放松且快乐!

这会儿,暨嘉祯见秦朝宁想放衙,准备离开,便把自己心中记挂的事拿出来问他。

而秦朝宁听完后,毫不犹豫就应下了,“若是二殿下得空,全程参与进来秋闱一事倒是无妨。”

大家本就是秋闱队伍里的一员,二皇子全程参与进来还省了他们几个考官派人给他传达同步进展和各项信息。

“那边有劳秦大人费心了”,二皇子暨嘉祯立马笑着道。

翌日起,暨嘉祯下午在上书房那边结束了太傅的授课后,就会前往翰林院,寸步不离地跟在秦朝宁身边,看他们是如何安排秋闱的。

整个宣国境内能够作为秋闱考点的州府贡院有好些个,所有科举流程的安排与京城贡院这边的基本一致。

不过,秦朝宁的一些安排与往届秋闱或是其他科举场考场安排还是会有些许不同的地方。

在他把秋闱的各类事项,按照考场安全检查、考场庶务、考场人员排班、考试检查、考生庶务、考卷弥封、考卷誊写、考卷评分、考卷复核、考卷呈送等,给梅鸿运与王弘他们几人逐一安排下去后,他在一些细节上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譬如,此次秋闱中,秦朝宁不让外帘官所用到的宣纸和弥封纸条等现场裁剪,且不让外帘官们自带笔墨。

这样的安排,一些资历深的官吏自然是看得出来为何的。

科举应试中,舞弊环节多在外帘官涉及的流程中,从纸张折痕、弥封条长短或是宽窄、不同的墨色……都能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但是,出乎他们所料的是,这些所需的所有应试材料,秦朝宁是让户部拨款后,转由东厂总管太监周伯通那边负责制作与监管。

这让许多文官听闻后都皱了眉头。

科举这样清贵的大事,怎可被那些阉人玷污!!简直离经叛道!!这是他们这些苦读煎熬多年,过关斩将取得官阶的读书人能忍的事?

士可杀不可辱!文人风骨都要被秦朝宁这个“逆子”败光了!

可耻乎!

他们纷纷上奏弹劾秦朝宁,说他这个年岁压根就不稳重,不堪恩科秋闱主考官的大任,枉为翰林院掌院学士。

让宦官内侍插手科举之事,荒天下之大谬,闻所未闻!秦朝宁这是玩忽职守,荒唐儿戏。

这些奏折里还有不少是直言秦朝宁作为朝廷命官与宦官往来过密,已有佞臣之迹,要求历帝严惩不贷!

', ' ')('

当时,刘旭等人看到这些奏折时,他们几位阁老的想法和意见都各不相同。

秦朝宁这样做固然让他们也同样觉得不妥,但是他们能够理解秦朝宁此举的用意,甚至还都觉得此子着实慧极到“滑不溜秋”的。

宣朝现有具备参与朝政事务权力的群体里面,要说哪个群体与科举举试毫无利益牵连,那确实非宦官莫属。

而东厂那边与文官们在朝堂上的“刀光剑影”至今未平息,还有愈演愈烈的态势。科举一应所需杂务材料的事情交到他们手里,他们是绝对不敢把事情搞砸,让官吏们有机会抓到把柄的。

要说这样的事,对于东厂的人来说有多“荣耀”,也不至于。

科举举试本就是他们这些人遥不可及的事情,投胎到下辈子也不一定有机会的那种。

更何况,秋闱选拔出来的人才越多,指不定以后他们宦官群体的敌人就越多。

所以,对于参与进来秋闱一事,东厂的人其实也不大开心,觉得文官们平日里给他们挖坑就算了,怎么连秦朝宁大人都给他们挖坑!!他们明明那么敬仰小秦大人!!他们真是委屈大发了。

而曹明洋几人实在不确定秦朝宁此举,会不会和历帝有关。

毕竟,东厂是历帝的心腹。秦朝宁是不是借着秋闱这事向陛下拍马屁,还是说,他在帮陛下给东厂那边借秋闱之事在读书人间营造点好名声,好缓和东厂在外的恶名。

因为,正常的官员领了秋闱主考官这个好差事,怎么会选择自己搞砸自己,自己给自己增加难度的?!

秦朝宁把自己的名声和宦官绑在一块对他有什么好处?

内阁那边,阁老们讨论无果的情况下,便把这些奏折都整理到一堆里面,让内侍送去了乾明殿给历帝自己过目。

此外,秦朝宁还让几个副考官接下来每旬就给他交上来一份考题。

虽然他没明言这些考题的用处,但是这事同样引得许多人都有了自己的猜测和考量。

其中,大部分人猜想的是,他会不会就在这些考题里面抽取题目作为恩科秋闱的考题。

第178章 争执

作为秋闱科举举试的主考官, 秦朝宁的一举一动都会十分引人关注。他做什么,都会被人反复思量,放大其用意。

现下, 那些对于“考题”过多猜测的人,已经有不少人想法设法拿到了几位副考官上交过的题目。

这些人有自己尝试作答的, 也有找人捉刀的,还有的生出了贩卖这些题目的心思。

几位副考官对此, 心知肚明。

但是,他们依旧按照秦朝宁吩咐的来做, 未曾提出任何质疑。秦朝宁是他们的上峰,他们做他吩咐的事是应该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没多少时日,这些题目就几乎传遍整个冀州境内。个别官吏蠢蠢欲动, 私下偷偷写好数本弹劾的奏折, 时刻准备着呈上去,给予秦朝宁沉重一击。

十月上旬前后,天下学子都几乎踏上了赶考之路。

冀州境内, 除去州府贡院外,就剩下京城贡院这个考场。

以往, 入京一趟对于百姓们而言耗费巨大, 冀州赶考秋闱、春闱的学子们,大多数学子都会选择州府贡院为主。

这一次,因为十一月京城贡院秋闱的主考官是秦朝宁, 使得许多读书人都宁愿勒紧裤腰带,也要节衣缩食地前往京城。

于是乎, 京城在十月末的时候,大街小巷就人满为患了, 连那些客栈的大通铺和柴房都住满了学子。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