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赞三国货币政策析(1 / 2)
引言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孙吴三个主要政权,又称为三国时期,共经历六十一年。以下是三国时期的一些重要信息:
历史背景:汉朝末年,外戚与宦官争权,朝廷党争不断,政治腐败,天灾频发。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被镇压,但各地仍不时发生民变。188年,东汉朝廷改部分刺史为州牧,授予军政大权,同时组建“西园八校尉”,这反而给了地方势力割据的条件,如袁绍、袁术、曹操等趁机扩张势力。汉灵帝离世后,宦官与外戚两败俱伤,董卓控制朝廷,各地割据势力纷纷崛起,不再听命中央。
形成过程:
赤壁之战奠定基础:208年赤壁之战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鼎立的局面。曹操参与讨伐黄巾军后势力扩张,后迎汉献帝并以天子名义征战,统一北方。刘备以匡扶汉室之名,依附他人并礼聘诸葛亮,据荆州后夺占多地,晋位汉中王。孙权在兄长孙策去世后,在张昭、周瑜等人辅佐下统领旧部,在江东称雄。
三国正式分立:219年,孙权派吕蒙偷袭江陵,擒杀关羽,全据荆州。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任魏王,同年十一月逼迫汉献帝禅位,建立曹魏政权。次年,刘备以汉朝宗室身份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222年,孙权大败蜀汉军,后叛离曹魏。223年,刘备离世,刘禅即位,蜀汉与孙权重结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孙吴政权,三国鼎立正式形成。
各国情况:
疆域:曹魏疆域最大,其次是孙吴和蜀汉,但各国具体的疆域范围随着战争和政治局势不断变化。
政治:三国在沿袭东汉三公九卿制基础上,侍中地位得以提升,且世家大族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曹魏政权逐渐被司马氏权臣掌控;蜀汉在诸葛亮去世后,朝政逐渐败坏;孙吴内部长期内斗争权。
军事:曹魏的陆军,蜀汉的弩兵,孙吴的水军实力较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