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立太子!种作物!确立大明货币霸权地位!(1 / 1)
('
【国家安定,四面朝贡,藩王出海,具有危险隐患的建文也被你设计害死。】
【大明步步高升。】
【诸多大臣劝告你设立太子之位。】
【按理来说立长立贤,理应立老大朱高炽为太子,但这大儿子从小身体不好,肥胖异常,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更别说骑马上阵杀敌了。这样的人能当太子能当皇帝吗?】
【你从小在军营长大,征战一生。更喜欢的,是像你一样英勇善战的二儿子朱高煦,靖难之时,你还承诺他:“好好干,老大身体不好。”】
【面对这种情况,你拿不准主意,便去询问百官。】
【问到武官时,皆答立朱高煦。】
【问到文官时,又皆答立朱高炽。】
【你的选择是......】
【一:立长立贤,立老大朱高炽为太子。二:老大身体不好,立老二朱高煦为太子。三:支持老三,立老三朱高燧为太子。四:自己做主!】
......
金豆子朱高煦英勇善战,打仗确实是一把好手。
恰恰是因为此,
夏宇要把老大朱胖胖立为太子,
因为现在大明征战全球,战事不会少,朱高煦是一个难得的征战大将军,定位不适合做皇帝。
而且,
朱棣的内阁七人组里,几乎全都是太子党。
如今大明辐射全球,
朝廷军队远远比地方军队和藩王护卫强大的多。
老二朱高煦是肯定斗不过朱高炽的。
朱棣做皇帝,统战全球,
大儿子朱高炽监国,处理内政,
二儿子朱高煦征战四方,为大明打天下,
三儿子朱高燧也派出去,但要和老二分开,以免两个人一拍即合,扯幺蛾子。
好圣孙朱瞻基,慢慢发展,等着他爹朱胖胖死后,继承皇位。
没办法,
朱高炽的病是天生的,在后世都难治,别说在大明了。
只能听天命了。
朱瞻基也早死,倒是原因很多。
可能是从小跟随朱棣征战,留下了暗伤。
不过这次夏宇改变了历史,大明崛起速度很快,朱棣没有五征漠北,希望朱瞻基能活久点吧。
至于再之后的,夏宇就管不了了。
个人有个人的命,
夏宇好好操控朱棣的命就行。
儿孙自有儿孙福。
“土澳给老二,北美给老三。也算是仁至义尽,安排妥当了。”
如今大明布局全球,
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做皇帝的诱惑更也大了。
这可是全球的皇帝啊。
所以自己这些儿子什么的,必须分派出去。
王不见王,
一旦让朱高煦在大明境内,他造反的心思就不会减。
只要骗出去就好了。
做个征战大将军,到时候把土澳这块好地方分给他,也算一州之主了。
起码比以往的皇帝都要爽的多。
有了具体判断,
夏宇提笔写道:
【立老大朱高炽为太子,朱瞻基为皇太孙。安抚老二朱高煦,告诉他天下还没打完,应当勉励。同时找机会将他派往有‘袋鼠’所在的大陆征战。再找机会派老三去有‘平原和黑土’的大陆征战。】
【整理之前船队带来的各大陆的特殊作物,尝试种植,推广其中产量高的主食类农作物。并鼓励生育。】
【大力培养军队。】
【树立大明货币的霸主性,一切重要资源,跨国性贸易只能由大明货币结算。】
【度量衡,并且一切跨国贸易必须以汉字书写契约。】
【疏通运河,编纂大典,新建北平。】
随着摊子铺的越来越大,夏宇每次给出的方案内容也越来越多。
而且往往还要趁着一个选择节点,干一大堆事。
立太子之事已定。
下面的几条内容也是夏宇结合后世超前视野做出的选择。
首先是种植其他高产的农作物。
', ' ')('原本大明的主要粮食来源是马铃薯。
但现在船队从北美,南美,土澳回归。
带回了诸多作物。
有很大可能在其中找到玉米和红薯这两个神级作物。
历史上,这两样东西,要等百年后,哥伦布大航海抵达南美,才将玉米和红薯远播世界。
但如今,
大明的船队比哥伦布早上百年,
而且一开始带着的命令就是绘制航海图和搜集特殊作物。
要找到玉米和红薯应该不难。
作物多样性不仅能够增加产量,而且还能避免群体作物受灾受病。
至于【大力发展军队】。
大明征战全球,其它可以少,军队绝对不能少。
至于扩大军队所带来的巨大财政支出......嗯.....全世界买单——跟老鹰学的。
以大明现在的实力,
不管大明境内发生什么事,天灾还是人祸,都可以全世界为大明买单,容错率极高。
这也是夏宇下一条——【确立大明货币 霸权地位】的做法原由。
世界各地的重要资源交易都只能由大明货币结算。
这样就是逼着全球储备大明货币。
这样一旦以后大明境内出现点什么天灾人祸。
大明就可以很快速的解决——印钱!
是的,就是印钱。
疯狂印钱发给百姓,至于所谓的通货膨胀,贬值之类的...由全世界给大明买单。
因为全球的重要物资都和大明币挂钩。
其它国家想要生存只能捏着鼻子分摊大明通货膨胀。
对其它人来说很恶心,但对大明来说很有用。
这就是后世流氓鹰的手段。
此举一旦成功,那么全世界都是大明的血包!
大明想倒都难了。
这一举措也算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朱元璋留下的一大堆经济难题。
老朱家的子孙就喜欢印大明宝钞,瞎搞经济。
印吧印吧。
货币霸权一旦成立。
就算瞎印宝钞,也能比原本的大明经济跨的慢。
要是有聪明人出现,
有货币霸权在,也能很快很容易的解决大明经济制度稀烂的问题。
至于后面的两条内容。
一个度量衡,和重要交易由大明文字书写契约。
也是为了巩固大明货币的霸权地位,同时从文化冲击其它地区。
硬仗软仗都要打。
至于最后一条。
【疏通运河,编撰大典,新建北平城。】
大明经济上来了,自然要发展国内。
疏通运河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
而且夏宇已经想好,其主要劳动力是其它国家的军队。
他已经下令让郑和再下西洋,就瓦解对方的军队,带回大明。
军队都是青壮,带回大明自然不是白养他们,要干活的。
至于新建北平城......
若说大明今后最大的威胁,不是远处的北美,土澳之类。
而是近处和大明接壤的北方。
虽然北方被朱棣清理过很多遍,
扼杀了瓦剌和女真。
不过草原部落分分合合,一旦出现一个能力强大者,很快就能整合所有部落,成为一支强大的战斗力。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轮回上演过很多遍了。
不得不防。
仔细看了几遍自己的策略,
从民生,经济,文化到战事都写了。
满意的点点头,
将策略提交。
模拟之书沉寂良久,颤抖几下,开始出现新的字样。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