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瓦岗寨起义(2 / 2)

加入书签

内忧未解,外征无功,正常来说应该迅速调整战略与民休养生息,以发展经济,强国富民。但是隋炀帝“拂颐,贞凶。”他再次反其道而行,第二次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这一次,洛阳百姓终于忍无可忍,发起了大暴动。隋炀帝被迫暂时退兵。

此时,国内农民起义星星之火已经燎原,冒然对外作战只能是“十年勿用,无攸往。”为今之计,应当火速停止对外征讨,因为在平定内乱之前,征讨外国不仅毫无利益可言,而且有祸起萧墙的危险。但隋炀帝一心立不世之功业,他怀着赌徒心理,悍然发动了对高句丽的第三次战争,幻想用外战的胜利来扭转内政的颓势。

就在隋炀帝把所有筹码全部推到桌子上,准备梭哈一把的时候,来自东郡韦城(今河南长垣东北)的高车族人翟让在瓦岗(今河南滑县南)组织了农民起义。一起参加起义的还有他的哥哥翟弘、侄儿翟摩侯、同乡徐世绩和单雄信等人。起义军“颠颐,吉。”他们杀富济贫,让附近的穷苦老百姓也能吃上一口饭,于是名声越来越响,队伍不断壮大。

公元616年,来自京兆长安的李密和大将王伯当加入瓦岗军。

李密出身贵族世家。他的曾祖父李弼曾名列西魏八柱国之一,后官拜北周太师、魏国公,他的祖父李耀官至北周太保、邢国公,而其父李宽则为隋朝上柱国、蒲山郡公,妥妥的全是朝廷极品高官。

李密袭爵蒲山公,本有官身,但他随着越国公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反了。

杨素不是隋炀帝的亲信重臣吗,他的儿子为什么忽然就反了?

因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杨素扶助隋炀帝登基,功劳大到功高不赏的地步,这已为隋炀帝所忌,且他知道得太多了,于是更有了取死之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