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历史周期率(特鸣谢书友 33028588(2 / 2)
譬如“商人”一词来源的殷商时期,几乎全民经商,社会氛围宽松自由。
春秋战国时工商业兴盛,吕不伟、秦清,皆是富甲一方的大商人世家,其经济实力足以改变当时天下大势和走向。
再如汉朝的“文景之治”,朝廷崇尚“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官府轻徭薄税,任百姓自由经营农业工商,乃能几十年内至汉武帝时的“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不可食”。
可见工商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至汉武帝听信董仲舒一面之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百家之学俱废,儒家只讲空泛道德、只论如何做官的“学问”大行其道,罔顾民生和生产,以致社会停滞不前,每个皇朝皆逃不过“勃兴、治平、腐化、乱亡”的周期。
其根本原因便在于人性贪婪下的贫富两极分化:富贵者穷奢极欲,贫贱者食不果腹。
陛下想要开“工”“商”二项科举,制度化提升工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真乃圣人之举,功在民族!
只是臣以为,虽然自唐代以来,工商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应先在全国士林间,开展一次大辨论。
↑返回顶部↑